“法官,真没想到我这些案子这么快就都解决了,一点冤枉路都没跑,为你们的办案效率点赞!”原告代理人握着手中“新鲜出炉”的调解书,连连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在这暖心一幕的背后,是白河林区基层法院与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协同发力,成功化解三起服务合同纠纷的故事。
2020年11月,原告某工程项目管理处因多处项目工作需要,与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多份《技术咨询合同》,总咨询报酬达33万元,但被告一直未按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技术服务报酬,经原告多次催讨无果后,无奈来到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入驻综治中心的诉讼服务窗口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工作人员发现本案属系列纠纷,涉及多起关联案件。考虑直接接收案件,可能会增加原告两地奔波的诉累。工作人员通过进一步询问,了解到原告有调解意愿,当即决定将案件流转至入驻综治中心的诉讼调解室,第一时间对接速裁团队,并同步移送相关案件材料。
速裁团队介入后,通过多方沟通,明确了双方争议的关键所在:被告项目管理处当前没有专人负责报酬核算。承办法官随即与被告取得联系,说明相关情况,并要求被告派人到综治中心对接核算事宜。在法官的见证下,双方顺利完成了工程报酬的清算工作。
“从法律上讲,咱们各方的权利义务其实都很明确的,拖欠的报酬肯定是要支付的。”法官先是耐心为当事人理清法律关系,明晰权责边界。
接着,又客观分析不同解决途径的影响:“如果要走判决程序的话,流程会相对繁琐,你们双方都得在这上面多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之前大家既然能合作,就说明相互是认可的,没必要因为这点矛盾断了往来,这次要能和解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嘛!”这番话触动了双方,最终达成付款共识,握手言和,这场历时多年的纠纷在综治中心就地化解。
正因为深谙“定分止争”背后的治理深意,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在“联动共治”中打破司法服务的地域边界,将高效便民的治理智慧深度融入林区治理,让法治的温度在每一次化解矛盾中,都成为托举基层善治的坚实力量。(作者单位:白河林区基层法院立案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