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从脱贫攻坚战场上 “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疫情防控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冲锋在前,再到乡村振兴蓝图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身影,担当作为始终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核心使命。在迈步新征程的当下,唯有以“铁肩担道义”的魄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答卷。
担当是“在其位谋其政”的本分,作为是“任其职尽其责”的使命。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为了村民脱贫,哪怕倒在岗位上也值”的黄文秀,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着“担当”二字的千钧重量。担当不是“逞英雄”的冲动,而是对岗位的敬畏、对人民的忠诚;作为不是“做样子”的表演,而是解决问题的实效、推动发展的动能。当前,面对产业升级的“硬骨头”、民生改善的“硬任务”,党员干部必须摒弃“等靠要”的惰性,主动到矛盾集中的一线去“蹚路子”,到发展滞后的基层去“找方子”,让担当成为习惯,让作为成为自觉。
涵养担当作为的优秀品格,需要内心的自觉,也需要制度的护航。 对党员干部而言,要筑牢信仰之基,把“国之大者”刻在心里,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增强担当的底气;要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练就破解难题的“真功夫”;要永葆为民情怀,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风向标”,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民心。同时,组织上也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让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警醒、让位置,形成“人人愿担当、个个善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
锻造担当作为的坚硬脊梁,需要思想的淬炼,也需要实践的磨砺。要在理论学习中“补钙壮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国之大者”的内涵,让担当作为有坚定的思想支撑。要在基层历练中“强筋健骨”,主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领域历练,在解决复杂问题中提升“七种能力”,让担当作为有过硬的本领支撑。要在为民服务中“凝心聚力”,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担当作为有深厚的民心支撑。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奋斗的征程永无止境。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逢山开路”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舍我其谁”的拼劲,用担当作为的 实绩单”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新征程上书写担当作为的新篇章,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