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翟智慧:暑期防溺水;别让碧波成为吞噬生命的深渊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翟智慧  日期:2025-7-15 字体: [大][中][小]

    2025年盛夏,高温预警频发,多地气温突破40℃。当孩子们渴望投入清凉的怀抱时,溺水悲剧却如影随形——7月6日,广西桂林一对亲兄弟在走亲戚时溺亡;同日,河南淮滨县一名12岁女生遗体被打捞上岸,背后是否涉及体罚的争议更令公众揪心。这些惨痛案例再次敲响警钟:防溺水,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织密安全网。

    据应急管理部数据,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占比高达56%。2025年入夏以来,仅河南、广西、湖北等地已通报十余起溺水事故:6月15日河南许昌3名小学生捞鱼时滑入深水区,2人溺亡;6月8日广西来宾3名学生穿越滚水坝被冲走,无一生还;5月11日成都8岁男童落水,父亲母施救时双双遇难。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事故存在共同诱因:无人看护、野泳、盲目施救。正如央视《新闻1+1》所言:  “防溺水,堵不如疏。”

    面对严峻形势,多地推出硬核举措。江西共青城部署无人机巡航系统,通过AI识别野泳行为,自动喊话驱离并联动救援;山东德州利用智能监控,将学生面部信息录入数据库,一旦进入危险水域立即向家长预警。湖南率先出台《预防中小学生溺水若干规定》,明确学校、家庭、政府三方责任,对危险水域管理不力的单位可追究法律责任。云南文山州投入2827万元建成107座乡村泳池,实现“一乡镇一泳池”,溺水事故下降70%,7个县市“零溺亡”。这些创新实践从“人防”到“技防”,为生命安全筑起科技与制度的双重屏障。

    守护生命,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家长需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避免让孩子脱离视线,即使在家中浴缸、水桶等蓄水容器旁也要时刻留意。教育孩子牢记“六不两会”: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不在无家长陪同下游泳;发现险情会提醒、会报警求助,通过案例警示让孩子明白“野泳=玩命”。同时,鼓励孩子学习正规游泳技能,掌握仰漂、水母漂等自救方法,教会孩子用“叫叫伸抛”法救援:大声呼救→拨打110→用竹竿、绳索等延伸物施救。选择正规泳池,拒绝河道、水库等“天然陷阱”,是每个家庭必须坚守的安全底线。

    社会共治同样不可或缺。教师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普及防溺水知识,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社区在危险水域设置“四个一”设施(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组建巡逻队;公众发现孩子在危险水域玩耍,立即劝阻并联系家长,遇到溺水事件切勿盲目下水,第一时间报警。每个人都是“安全哨兵”,唯有群防群治,才能织密防护网。

    暑期安全,防溺水是绕不开的命题。从河南的高温预警到广西的兄弟溺亡,从无人机巡航到乡村泳池建设,我们既看到悲剧的残酷,也见证着守护生命的创新与决心。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肆意奔跑,而非在碧波中留下永久的遗憾。这个夏天,让我们共同筑牢防溺水的“铜墙铁壁”!(作者单位:昌黎县荒佃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