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时安:以作风之变聚复兴之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政治智慧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时安  日期:2025-7-15 字体: [大][中][小]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如黄钟大吕,道出了作风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政治勇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了作风建设新局面。从"八项规定"破题,到纠治"四风"深化,再到"三严三实"固本培元,作风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鲜明标识。这场深刻的作风变革不仅重塑了党的形象,更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世界政党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回望历史长河,作风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延安整风运动奠定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警醒;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将之置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推进。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的规定却如一把利剑,刺破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这不仅是条文上的变革,更是执政理念的深刻跃升——从"管理"到"服务",从"官本位"到"民本位",从"权力导向"到"责任导向"。

    作风建设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呈现出系统性、创新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推进作风建设,构建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综合治理体系。在思想教育方面,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在制度建设方面,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在监督问责方面,中央巡视利剑高悬,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化,"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

    作风建设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构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时代作风建设直指这一根本问题,通过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打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腐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脱贫攻坚战中,几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这些生动实践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使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远征。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正是因为始终保持着自我革命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的新时代作风建设,不仅刷新了党风政风,更重塑了社会风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历史将继续证明,一个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政党,必将引领中华民族驶向更加光辉的彼岸。作风建设这把"金钥匙",正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一个个胜利之门。(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纪委监委)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