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名基层干部因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受到严肃查处。这一案例再次印证了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深刻道理。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已成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是制度设计的精妙之处,更是对权力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着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政治智慧。
"不敢腐"的震慑机制是反腐败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让意欲腐败者在带电的高压线面前望而却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违纪违法案件数量和处分人数同比均有显著增长,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某省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中,一连查处多名领导干部,形成强大震慑效应。这种"伸手必被捉"的确定性,有效消除了少数人的侥幸心理,强化了纪律的刚性约束。
"不能腐"的约束机制是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某市探索建立的"一把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清晰界定权力边界;某部门推行的重点岗位轮岗交流机制,有效防范长期任职带来的廉政风险。这些制度创新如同精密设计的"防盗网",通过科学配置权力、规范运行流程、强化过程监督,从根本上减少权力寻租空间,让腐败行为无机可乘。
"不想腐"的觉悟机制是反腐败的最高境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思想觉悟才是决定性的防火墙。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创新教育形式,如某县打造的"沉浸式"廉政教育基地,让参观者深受触动;某单位开展的"廉洁家书"活动,用亲情力量筑牢家庭防线。这些举措直抵人心,引导党员干部从"不敢""不能"到内心"不想",实现从外在约束到内在自觉的升华。当崇廉拒腐成为价值追求,廉洁从政化为行动自觉,反腐败斗争就赢得了最深层的胜利。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持续深化"三不腐"一体推进,把握"惩、治、防"辩证统一关系,既保持雷霆之势,又下足"绣花功夫",让制度"笼子"越扎越牢,让思想"堤坝"越筑越固。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才能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破浪前行。(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