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律服务普 法详细内容
“我肯定不会被骗!”这句话本身最危险!法院揭秘诈骗新手段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程天宇  日期:2025-7-15 字体: [大][中][小]

    各位朋友,千万别觉得诈骗离你很远——骗子的剧本更新速度,可能比你追的热播剧还快!他们最爱瞄准这三种人:自以为精明的年轻人、为子女忧心忡忡的父母、梦想“躺赚”的兼职族。今天,咱们就来揭穿这些“与时俱进”的诈骗新招,手把手教你筑牢“钱袋子”防线!

    一、高发骗局“照妖镜”

    1. 冒充身份类:假正义之名,行诈骗之实

    经典剧本:“喂!我是XX公安局/检察院的!你涉嫌洗钱/重大案件!赶紧把钱转到‘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否则后果自负!”

    法官忠告:敲黑板!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社交软件要求转账,更不存在“安全账户”!接到此类电话,直接挂断,立即报警!

    2. 情感诱导类:你的“网恋对象”可能是诈骗流水线

    致命话术:“宝贝/亲爱的,我发现个稳赚不赔的投资平台…”“我闺蜜/兄弟突发重病急需救命钱,求你先借我周转…”

    法官忠告:骗子常打造“完美恋人+贴心亲友+行业专家”的三重人设博取信任。记住,网恋涉及大额钱财,99%是骗局!亲友急用钱,务必通过可靠方式直接联系本人核实!

    3. 利诱陷阱类:所有“天上馅饼”都是“地上深坑”!

    糖衣炮弹:“动动手指刷单,日入千元不是梦!”“零抵押、低利息,贷款秒到账!”“专业养老投资,年化收益50%,稳赚不赔!”
法官忠告:凡承诺“高回报、零风险”的投资理财,一律是诈骗!刷单本身违法,更可能被骗子掏空本金,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贷款请走正规金融机构。

    4.AI换脸拟声”骗局:眼见不一定为实!

    真实场景:你突然接到“家人”的视频电话,说在医院急救要你转账。

    法官忠告:警惕!AI技术能让骗子“变脸”又“变声”!冷静!立即挂断,主动拨打该家人常用的、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核实!或者问一个只有你们知道的私密问题(如宠物名字、家庭暗号)。

    5.“共享屏幕”陷阱:你的密码,骗子“现场直播”!

    常见套路:“客服”来电称退款/误开会员,诱导你下载XX会议APP、开启“屏幕共享”指导操作。

    法官忠告:屏幕共享=密码泄露!骗子能实时窥屏,盗取你输入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务必卸载非必要远程软件!如确需使用,输密码/验证码前,先断网(关WiFi/流量)!

    二、防诈“金钟罩”:记住“三不一多”

    未知链接不点击(小心木马病毒、钓鱼网站)

    陌生转账不轻信(多方核实身份和内容)

    个人信息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打死不说!)

    转账汇款多核实(无论对方是谁,务必通过可靠渠道二次确认)

    三、法律重拳:这些“帮忙”实为犯罪!

    以为只是“兼职”?帮骗子拉人进群、架设GOIP设备(远程拨号)、跑分洗钱、代取赃款…这些统统是犯罪!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手机卡 = 给骗子递刀!= 犯罪帮凶!大学生因此获刑的案例比比皆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四、万一被骗,黄金30分钟自救指南

    1.立即冻结!火速拨打110!提供骗子账号,警方会联动银行紧急止付,抢回钱的希望大增!

    2.固证关键!立刻保存所有证据:聊天记录、对方账号、转账截图、通话记录等。千万别删!这是后续追查和维权关键。

    3.法律维权!尽快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并考虑提起诉讼,全力追回损失!

   “反诈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防线!”

    全民反诈,法院始终冲锋在前!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从提高警惕、识破骗局开始!(作者单位: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团队)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