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工伤住院,孩子上学,我在医院、学校和家里三头跑,心里像压着大石头,后来在人社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一步步解决了工伤的事,家庭生活也回归正常”。家住金塔县泰安家园的向大姐感慨。工伤,对于一名普通劳动者而言,往往意味着健康的骤然折损甚至生命的逝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则可能瞬间抽走“顶梁柱”,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与无尽的生计忧虑。金塔县人社局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冰冷的法律程序与热切的家庭期盼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用速度、温度、公正和延伸服务,守护着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陷入困境的家庭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源头治理,构筑坚实“防火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金塔县人社局将工伤预防的关口提到最前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负责、职工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变被动补偿为主动防御。通过召开警示约谈会、行政指导会拧紧企业“安全阀”;组织力量“入园区、进乡镇、下工地”上好“预防发条”;针对高风险行业和岗位定制“一企一策”精准培训,扣牢“安全扣”;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推送通俗易懂的预防知识,派送“权益宝典”。今年以来,共发放工伤预防手册180余份,宣传单220余份,保障新业态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完成6户企业(网点)参保登记,惠及职工36人,为1273名建筑、矿山、水利、道路交通行业人员和1029名建筑行业农民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缴费,覆盖率达到100%。这一系列举措,将安全理念深植人心,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从源头上守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线。
速温并济,架起纾困“连心桥”。工伤认定是受伤职工获得保障的关键一步。金塔县人社局创新推行“速温双响应”机制,在冰冷的法律程序与热切的家庭期盼之间架起坚实桥梁。加快纾困之速,严格落实24小时快报制,优化流程实现受理“零延迟”,精简材料清单,开辟“绿色通道”对危重伤员、农民工等群体优先办理,争分夺秒为坠落的人生“及时铺网”。工伤认定工作,是冰冷的法律条文与人性的温暖在民生保障领域的关键交汇。金塔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用耐心细致的沟通和专业严谨的服务,传递着制度背后的人文关怀,成为困境家庭最可靠的依靠。“像向大姐一样手足无措的受伤职工和家属还有很多,有时候我们给他们多一句清晰的政策解释、多一份专业的法律建议,甚至一句温暖的“别担心”,简简单单三个字,都能为他们注入一剂强心剂”。金塔县人社局社会保障股股长申思讲到。
公正严谨,坚守法治“生命线”。“我真没想到你们居然还真跑到镇里来调查工伤了”。这是在航天镇工作的张大哥见到前往调查工伤的工作人员的第一句话。
工伤认定结论,事关法律尊严和职工家庭的命运走向。金塔县人社局始终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奉为铁律,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无论事故现场是尘土飞扬的工地,还是机器轰鸣的车间,无论路途多远、情况多复杂,调查人员都坚持深入一线勘查,都一丝不苟地反复核实证人证言、审阅监控录像、推敲医疗记录与劳动关系证明。正是这份对公平正义的极致追求,确保了每一份认定书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有效维护了制度的公信力,也抚平了当事人心中的疑虑,让法治的阳光公平地照进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2025年共受理工伤申请44份,认定工伤27件,不予认定1件。
保障有力,托起家庭“新希望”。工伤认定开启了劳动者获得全方位保障的进程。金塔县人社局高效衔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为受伤职工及其家庭提供最实在的支撑。及时足额报销医疗费用,卸下沉重的经济包袱;督促企业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保障康复期间的基本生活来源;精准落实伤残津贴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丧失劳动能力者提供长期保障;按时发放抚恤金,成为遗属生活的坚实依靠。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工伤保险待遇519人次590.5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保障措施,为受伤家庭雪中送炭,有效防止了职工因伤致贫、家庭因伤返困,托起了他们走向新生活的希望。
下一步,金塔县人社局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深化工伤预防源头治理,推动安全防线更加牢固;积极探索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新路径,努力实现保障人群全覆盖、无死角。金塔人社人将以不变的初心和创新的实践,努力为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及其身后的家庭,构筑起更加坚实、更加温暖的“安全屏障”,让万家灯火在平安祥和中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