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马希雅:莫让“笔尖功夫”沦为形式主义“新病灶”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马希雅  日期:2025-6-27 字体: [大][中][小]

    当文字从记录实绩的载体变成粉饰太平的脂粉,当“笔尖功夫”蜕变为“纸上政绩”的遮羞布,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病灶正悄然滋生蔓延。一些地方和部门热衷于在文字材料上“做文章”,看似写得天花乱坠、工整漂亮,实则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沦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严重影响工作效能,损害政府形象,必须高度警惕、坚决整治。

    “笔尖功夫”的异化表现令人惊愕。在基层,“材料政绩”屡见不鲜。部分干部把大量精力放在“造材料”“编数据”上,工作刚有个“影子”,经验总结就已“洋洋洒洒”;任务还在部署阶段,工作成果已然“硕果累累”。为了应付检查,他们炮制出“万能模板”,换个时间、地点和人物,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汇报材料。“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材料应付检查”,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是用文字游戏掩盖工作的缺位,用表面文章替代真抓实干,让政策在“笔尖”上“空转”,让工作在“纸张”上“漂浮”。

    “笔尖上的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于部分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他们不把心思放在真抓实干上,而是寄希望于靠漂亮的文字材料“装点门面”“糊弄上级”;有的则是缺乏担当,害怕暴露问题,企图用“华丽辞藻”粉饰太平。同时,一些地方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过度看重材料、台账,给了“笔尖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写得好不如干得好”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干得好不如写得好”的怪象却时有发生,让形式主义有了可乘之机。

    根治“笔尖上的形式主义”,关键要从思想和制度两端发力。一方面,要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另一方面,要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减少对材料的过度依赖,多到一线看实绩、听真话、察实情,让“干实事、有实绩”的干部得到认可和重用,让“靠笔杆子”投机取巧的人失去市场。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警醒世人“疾虚妄、归实诚”,此语千年后仍如晨钟暮鼓。工作学习要大兴务实之风,我们更须警惕“笔尖功夫”成为形式主义的变异菌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俯下身子、甩开膀子,才能让“纸面功夫”少一分,“民生实惠”多一寸。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