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穿上这双鞋,学走路能少摔跤!”当前,童鞋市场热炒“机能鞋”“学步鞋”。商家宣称, 一双“科技含量十足”的专业“学步鞋” 能“减少摔跤”“矫正步态”,这让不少家长甘愿为之买单。动辄数百元的“学步鞋”何以备受家长青睐?这类热销产品到底是“玩概念”还是“真实用”?(6月23日《北京青年报》)
众所周知,学步走路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一步。为此,许多年轻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人生第一步”。正因为孩子的“人生第一步”非常重要,于是,一些商家便瞅准商机,适时地推出了“科技含量十足”的专业“学步鞋”。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学步鞋”,往往价格不菲,一双“学步鞋”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由于商家大肆宣称这款“学步鞋”能“减少摔跤”“矫正步态”,因而即使价格不菲,家长也纷纷慷慨解囊购买。
但这款“学步鞋”真的能“减少摔跤”“矫正步态”吗?据儿童医院骨科专家认为,相对于产品本身的性能,现有儿童机能鞋的概念性更强,商家所突出的功能性宣传缺乏医学上的论证。这说明,“学步鞋”更多是概念营销,其目的就是收割家长的“智商税”。
笔者以为,防范“学步鞋”收割“智商税”,还需多方协同发力。首先,国家层面不妨出台童鞋生产国家标准,既让生产企业有“标”可依,对“标”生产,又让销售商家按“标”宣传,依“标”售卖,切忌各家各“标”,无序乱生产、乱宣传、乱售卖,让消费者陷入“童鞋焦虑”。
其次,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既要对商家的童鞋营销宣传予以必要的规范,又要对商家的夸大营销行为予以严格的规制,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方式,倒逼商家做到真实宣传、诚信营销。
其三,相关医疗机构也应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对比试验等方式,通过“权威发声”,加强对“学步鞋”的科普宣传,让广大消费者全面认清“学步鞋”的营销术、忽悠术,不再轻易被“学步鞋”收割“智商税”。
同时,消费者一旦遭遇“学步鞋”忽悠和欺骗,既要对无良商家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打击商家虚假营销行为,维护自身消费权益。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任凭无良商家肆意耍弄“忽悠术”,收割“智商税”。
我们相信,只要国标先行、监管跟进,权威发声,再辅以消费者维权较真,就一定能戳穿“学步鞋”的营销术和忽悠术,从而帮助广大消费者避免被收割“智商税”。(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