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带货风生水起,却也出现了一些乱象。一些主播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情感需求强烈等特点,精心编织陷阱,从养生“神药”到收藏品,从投资理财到低价旅游,“坑老”套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5月8日《经济日报》)
眼下,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盛行,售卖老年产品的直播间也多了起来。但由于一些直播间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致使直播间成了“坑老间”。直播间成了“坑老间”,这不仅是一种消费欺诈行为,而且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更会影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直播间成“坑老间”,原因有二,一是部分主播或商家对法律法规缺乏敬畏,对套路营销抱有侥幸,只图短期利益;二是监管存在一定漏洞和盲区,平台在把关方面也存在不足。
防范直播间成为“坑老间”,还需多方发力,综合施治。首先,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不妨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通过严监管、严督查,提升直播间老年产品的安全监管效能,严防直播间成为“坑老间”。
其次,执法部门应严格落实好民法典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要求,对直播间“坑老”行为依法严惩重处,不妨通过高额罚单、从业禁止等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禁业代价”,让他们“痛到不敢再犯”。同时,要进一步畅通老年消费者维权通道,鼓励和方便老年消费者投诉举报,依法维权。
其三,直播平台应加强对直播带货的管理,严格审查直播带货人员的身份和内容,建立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机制。同时,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及时筛查、屏蔽、关停各种“坑老”直播,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此外,相关职能部门不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设专题讲座、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辨别直播间售卖老年产品的真伪性,从而切实提升老年人的防骗识骗能力,免陷入直播间“坑老”骗局。
我们相信,只要监管、执法、平台三方形成合力,再辅以提升老年人的防骗识骗能力,就一定能有效打击整治直播间的“坑老”行为,从而让直播间不再成为“坑老间”。(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