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周子轩:AI时代党员干部的效能提升——从 “工具焦虑” 到“数据引擎”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周子轩  日期:2025-3-12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AI成了不少代表、委员纷纷提到的高频词。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全球出圈成为“国产之光”,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扭秧歌转手绢“舞”出中国科技新高度,同时,“AI公务员”在多地纷纷亮相。广东深圳福田区首批上岗了70名智慧政务“新员工”,北京市丰台区上线“丰小政”数智助手,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数智政务服务员“郑小东”上岗。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党员干部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能力危机,党员干部要永葆为民初心、活跃思维认知、提升技术能力,从而实现从 “工具焦虑” 到“数据引擎”的跃升。

    永葆为民初心,需要党员干部在技术应用中坚守为民情怀。初心宝贵,恒心难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要将AI视为“会思考的笔”,一笔一划书写踏实苦干勤政为民的实绩。善于利用其海量数据分析功能,整合多渠道、多维度的民生数据,精准把握民生需求,切实保障民生福祉。善于利用智能客服系统,第一时间解答民众咨询,提高服务效率。善于利用便捷互动窗口,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党员干部能随时与群众 “面对面” 交流,准确记录快速反馈。

    活跃思维认知,需要党员干部以AI为思维跳板激活创新动力。人工智能虽然高效便捷但却无法替代人类的价值观判断和创造性思维,所以党员干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智慧性”开拓思维,革新思路。可以打破定式思维,通过人工智能提供的海量的、不同领域的信息和案例,突破人们基于传统经验和认知所形成的思维范畴,从全新角度看待问题。可以优化服务思维,党员干部通过分析其收集的群众高频咨询问题及反馈意见,发现公共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繁琐环节与沟通障碍,进而创新性地提出简化流程、优化服务界面设计等改进措施,活跃了优化服务思维。可以创新政策制定思维,在制定新政策或方案时,利用人工智能构建虚拟模型,输入相关参数模拟政策实施后的经济、社会效应,让党员干部提前预见问题与挑战,改变传统 “摸着石头过河” 的模式,使政策制定更具科学性、前瞻性与创新性,活跃了政策制定的思维。

    提升技术能力,需要党员干部利用"数据引擎"助推工作实现新跃升。人工智能在处理大量数据、执行重复性任务、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政务领域应用广泛,覆盖政务办公、城市治理、民意速办等,所以党员干部应擅用、巧用、活用人工智能新引擎。应主动投身到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浪潮中,利用线上线下多元渠道提升理论储备。应加强实践实操,从多功能、多平台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在实践中总结更加精准的施令语言、更加便捷的操作方式、更加贴合需求的成果标准。应加强交流与合作,针对工作领域特性,与AI技术人员学习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方法,与同事沟通其成功经验并应用到自身工作,有效优化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体现党员干部在AI时代的智慧担当。(作者单位:卢龙县卢龙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