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Brand Finance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全球软实力指数》引发国际关注。中国以综合排名第三的成绩创下历史新高,在文化影响力、科技创新力、发展模式认可度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全面突破。这一跃升不仅是国家形象的升级,更标志着文明型国家构建全球话语体系的新范式正在形成。
文化叙事:从传统符号到价值共鸣
中国软实力的突破始于文化表达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藏品实现文化破圈,《千里江山图》动态NFT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1.2亿件数字藏品的全球发行量印证了传统文明的当代表达力。与此同时,全球548所孔子学院转型为“文明互鉴中心”,新增数字经济、生态哲学等21世纪课程模块,使文化传播从语言教学升维为价值对话。 科技企业的文化赋权成为新亮点:TikTok直播让龙泉青瓷制作技艺风靡欧美,相关搜索量激增320%;华为鸿蒙系统内置《道德经》AI解说功能,覆盖98国用户;大疆无人机摄影大赛设立“城乡中国”专题,吸引47万件投稿。Z世代的创意觉醒更添活力,上海设计师王薇融合苗绣与元宇宙元素的作品斩获米兰设计周金奖,B站国风音乐人“古琴侠”全球巡演门票3分钟售罄,展现青年群体作为文化“超导体”的传播势能。
制度创新:发展范式的全球迁移
中国软实力的深层突破,在于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新选项。数字治理方案成为关键输出:阿里巴巴“城市大脑”系统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落地,使交通拥堵率下降39%;腾讯医疗AI辅助诊断平台覆盖东南亚68%的基层医院,中国电子政务标准更被纳入联合国《数字政府建设指南》。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甘肃光伏治沙模式在撒哈拉地区复制,实现“发电+生态+扶贫”三重效益;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块”技术助推非洲电动摩托车普及率提升至41%。面对2024年全球粮食危机,中国搭建的“农业云脑+海外仓”体系向37国精准投放粮食物资,该数字化应急模式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标准流程。
话语重构:全球治理的东方智慧
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本质上是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逻辑的重构。基础设施建设话语体系实现突破:雅万高铁运营百日载客量突破500万人次,催生沿线“高铁经济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129国提供精准农业服务,降低作物减产率22%;“一带一路”民生项目占比从15%提升至53%,肯尼亚蒙巴萨海水淡化项目让43万居民告别缺水困境。
全球治理规则制定权显著增强:中国主导的“国际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吸纳83个成员国,《AI赋能可持续发展准则》成为行业黄金标准;在气候变化领域,28国直接引入中国碳汇交易规则。文明对话机制持续创新,“文明论坛”升级为常设国际组织,其发布的《多元文明韧性指数》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核心政策工具。
《2025全球软实力指数》不仅是一份排名,更是数字文明时代的话语权测量仪。中国软实力的跃升证明,文化传播可以超越意识形态输出,发展经验能够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技术优势终将升华为文明感召力。这条融汇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软实力进化之路,正在为21世纪的全球治理注入东方智慧,重塑文明对话的底层逻辑。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