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霍力伟:让“轻装上阵”成为干事创业的新常态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霍力伟  日期:2025-2-24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基层减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举措相继出台,旨在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然而,基层减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如何让基层干部真正“轻装上阵”,让减负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减负不是“减责”,而是为了更好履职 。基层减负的初衷是让干部从繁冗的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实际工作中。然而,一些地方出现了“减负等于减责”的误区,认为减负就是少干事、不干事。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减负的真正意义在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让基层干部能够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地履职尽责。因此,减负不是降低工作标准,而是为了更高标准地完成任务。

    破除“文山会海”,让实干成为主旋律。“文山会海”一直是基层干部的“心头之痛”。过多的文件、过频的会议,不仅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让干部疲于应付,难以深入一线解决问题。近年来,各地通过精简文件、压缩会议、优化考核等方式,有效缓解了这一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减负不能止于表面,更要注重实效。例如,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会议效率,通过“多会合一”减少重复部署,真正让基层干部从“会海”中解放出来,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技术赋能而非增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成为基层减负的新难题。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各类APP、微信群、打卡系统,导致基层干部陷入“指尖上的忙碌”。技术本应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却因使用不当变成了新的负担。对此,必须加强统筹管理,清理冗余的数字化平台,避免“一刀切”式的任务摊派。同时,要注重技术的实用性,让信息化手段真正为基层工作赋能,而不是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减负需“上下联动”,构建科学治理体系。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上级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避免“层层加码”“责任甩锅”,为基层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同时,基层干部也要主动作为,敢于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推动减负政策落地见效。此外,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让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只有上下同心、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基层减负,关乎干部士气,关乎治理效能,更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不仅是减轻负担的过程,更是优化治理、提升服务的过程。唯有持之以恒地推进减负工作,才能让基层干部真正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作者:河北省行唐县)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