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里的“兼济天下”与“坚持胸怀天下”的要求是一致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做到“坚持胸怀天下”,就必须把自己这个“小我”融入到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大我”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绝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以及民族的重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崇高风范和精神境界。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近现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新的起点上能否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铸就新伟业,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它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直向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党员干部的担当,就是面对困境要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目标决策;遇到挫折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决心勇气;面对迷茫时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方式方法,最终在灯火阑珊处,找到解决问题办法。困难只是一时的,克服困难,敢于担当,才是我们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公而忘私,吃苦在前,享乐再后,走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制定出好的政策,做好宣传指引。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党员干部要有干部担当的热情,古往今来,凡做大事、创大业者,无不是勇于担当的人。如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党员干部是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和主力军,在新的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信念,敢于担当,奋发图强,充满热情,不断完善自我本领,勇于开拓创新,用新思路,新方法面对新问题,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