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太和县赵庙镇:“五老调事”促社会和谐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汝发  日期:2025-1-6 字体: [大][中][小]

    为了加强法治建设,夯实基层调解基础,创造“矛盾纠纷不上交,群众矛盾群众解”的良好氛围,赵庙镇建立“五老调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五老”人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有效化解群众信访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搭建工作平台。 针对农村易发的“田边子”“地头子”等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吸纳身体好、素质高、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到说事调事工作队伍中来,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调解、情绪疏导、走访慰问,确保“五老”心往基层想、脚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依托镇综治中心,设立1个“五老调事工作室”,为“五老”说事调事提供“坐诊”场所,目前有3名“五老”人员主动参与到说事调事队伍中来。   

    规范调事流程。以党建为引擎,靠党建作支撑,加强“五老”调事队伍与综治、信访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同频同振、同向共行。落实“交办-跟进-回访”闭环,对合理合法但超出权限的事情移交相关部门,跟进、掌握处理情况,办理完结后通过家访、电话访问等进行满意度测评,不满意则督促续改办,树立说事威信,充分发挥“五老”联系群众、调解纠纷的作用。“五老”人员作为社情民意信息员、法规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群众普遍关心的“鸡毛蒜皮”问题,切实解决老百姓反映的“饮水难治”“道路难行”“矛盾难调”问题。2024年以来,“五老调事”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

    健全调事机制。建立“基本+”奖励机制,落实矛盾调解“以案定补”工作经费,并定期开展优秀“五老”调解员表彰,提高“五老”人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在“五老”人员工作日正常开展工作的同时,积极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志愿者参加到群众说事评理的工作中来,根据需要适时参与群众矛盾纠纷的调解。通过“五老调事”的工作模式,不仅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确保了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回访防反复。一是针对化解结案的矛盾纠纷,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及时全面掌握了当事人的思想动态,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对纠纷处理的满意度以及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防止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复情况。二是开展公益回访,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进行慰问,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宣传党的政策信息,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实质性建议,有力挖掘和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利用回访时机大力开展调解宣传,以《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等为重点宣传内容,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想,全力实现“调处一件纠纷,留下一片法治”的社会效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