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强调基层治理,将基层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将基层治理工作做好、做全、做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和手段,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
使党建在基层凝心聚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党建工作落实到位,基层就有了凝聚力。各社区街道、各部门单位将党建工作贯穿到社会治理建设过程中,让广大党员群众向党看齐,增强向心力,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探索建立“网格化党建”的方式,做到人在网格转,事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解决。党员干部下沉到基层一线,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基层之中,党组织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矛盾化解在一线,将居民的急难愁盼、大事小情及时解决在“家门口”。
基层治理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第一线。在基层治理中要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时刻把百姓的诉求放在心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基层治理成果的根本标准,让基层治理工作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同时,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激发其内生动力,推动更多群众积极走向基层治理工作之中。
健全基层自治制度,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动社会治理长治久安。基层治理离不开自治、法治与德治的多方发力,这需要形成上下衔接、系统配套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仅有法治为群众划定行为红线难以引导群众,仅有德治春风化雨不能威慑违法犯罪行为。当法治的办事依法与德治的弘扬健康向上社会风气相结合,形成基层自治的良好局面,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使基层治理经得起人民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以基层治理推动中国社会治理行稳致远。(作者:十五级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