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程中,基层组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工作常常面临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窘境,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削弱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因此,为基层减负迫在眉睫。
基层减负要给工作“瘦身”。基层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项任务,如同“千条线”一样错综复杂。为了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需要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和优化,把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精简不必要的文件和会议,减少重复性工作,优化工作流程。让干部少摆“会议牌子”,多进“农家院子”,少说“政治官语”,多讲“亲民土话”,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为民服务的工作中。
基层减负要让干部“健体”。基层干部是政策执行和服务群众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落实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因此,需要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培养“务实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好干部,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实事,为百姓服好务,为产业谋创新。同时,也要关注干部的精神世界,助其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立下为民之志。通过“内外兼修”,让干部“强健”起来,练就服务人民的“好手腕”。
基层减负要为机构“正骨”。基层组织往往面临着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影响了工作效率。权责边界明确,才能杜绝责任“甩锅”;权责匹配合理,才能减轻基层负担。应做到“职责明确化”“管理层次简化”“决策流程优化”“流程规范化”,清晰界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级,改进决策机制,规范基层办事流程,确保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指导和监督,制定详尽的办事指南,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工作、人员、机构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瘦身”“健体”“正骨”,可以有效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武安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