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抓好本级带下级、大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格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只有让基层的“经脉血气”畅通起来,在基层治理上下足功夫,化解发展矛盾、解决民生问题,方能筑实根基、行稳致远,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人才建设,为基层党组织聚才。建强基层党组织,人才是关键。要把基层“强身”和机关“瘦身”有机结合起来,把精干力量下沉,完善有序流动的机制,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人才兴则事业兴。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队伍,从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人、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党员中,择优选拔政治觉悟高、民主作风好、群众工作能力强、对村(社)情况熟悉、踏实肯干的优秀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发挥头雁作用;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将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纳入村(社)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注满人才“蓄水池”,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激发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把留住和用好本土人才作为破解当地人才匮乏的根本办法,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所需人才的选育管用留机制与政策,让更多优秀人才干事有舞台、成才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增强法律意识,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需要将实践中多元主体的实质性参与纳入法治体系,明确政府与群众在治理过程中的边界,同时明确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方式和范围。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加强民生重点领域法治保障,从促进公共法律网络全流程规范管理、加强社会困难群体法律服务、打击民生领域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等角度发力,做好流动人口户籍管理、老幼群体生活服务、特殊人群服务、房屋拆迁理赔安置及矛盾纠纷预防处置、社区生活文明规范等法规和制度的立改废释工作,系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层级和专业化水平,用法治维护人民安居乐业。
完善精细化服务,使服务更精准。精细化是衡量社会治理水平的标尺,是推进治理创新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真正了解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完善精细化服务,必须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资源力量下沉,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有效丰富了城市基层数字治理的“工具箱”,以数据技术赋能驱动基层治理已成为共识。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拓展应用服务场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积极探索推进智慧街道建设,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通过数字赋能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智慧化水平,展现多样化的数字治理模式新图景。(作者单位:李天木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