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广大党员干部须坚持察于未萌、谋在前处、先行一步,赢得优势、赢得主动,为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添砖加瓦”。
“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得以安身立命、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的内在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融入血脉的政治品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将面临各种“大考”,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忧患意识,时刻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才能在时代变局中抓住机遇、行稳致远。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患意识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智慧,居安思危是历史昭示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应对挑战中壮大,始终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能懈怠、不能马虎;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在防范化解风险上勇于担责、善于履责、全力尽责,及早发现问题苗头,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
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把握大局。忧患意识不是悲观、没有信心,而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和拼搏进取精神的表现。奋进之路,从无坦途。只有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才能在伟大斗争中不断赢得伟大胜利。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理论清醒武装头脑,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风向仪”,自觉强化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复杂环境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弘扬斗争精神,做到迎难而上。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困难挑战,磨砺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本领,在矛盾和困难面前寻对策、解难题,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时期培养出顽强坚韧的斗争意志。当前,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传承红色精神,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锻造烈火真金。要拿出解决矛盾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打掉“拦路虎”,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找到矛盾的突破口,步步为营走在前列。(作者单位:李天木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