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姚宇鑫:别让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变“摆设”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姚宇鑫  日期:2024-6-24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污水治理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部分地区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迅速启动了乡村污水处理工程。然而,这些工程在一些地方却成为了“假工程”,不仅治污效果不彰,更有甚者,污水井变成了摆设,补贴资金被冒领,严重损害了民众利益并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危害。(2024-06-23,澎湃网)

    在青岛市的一个村庄,数百万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原本计划用于建立综合污水处理系统,以改善当地的地下水环境。然而,当地村民反映,工程竣工后,路边的污水井却长期没见使用过,而且多次强降雨过后,污水处理系统不见作用,还会出现倒灌现象。接到村民反映后,记者前往实地调查发现,房前屋后的化粪池和排污管道根本就没有连通,这些“新建”的污水井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并且住户粪池接入检查井本应设置铸铁井盖,用的却都是塑料材质的井盖,用脚一踩、用手一掰便碎裂开来。更为令人愤慨的是,厕改补贴资金并没有真正进入村民的手中或用于村庄发展。资金申报过程中,相关部门通过伪造村民签名及虚构账目,将大部分补贴挤占、挪用。很多村民直到记者调查采访时,才知晓自己“领取”了政府补助,但实际分文未得。

    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这个村庄,而是一些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假工程”严重影响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也使得国家的大量专项资金打了水漂。而更为严峻的是,污水处理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极易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广大村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也将无法保障。

    问题暴露后,相关部门也开始督查整顿,严查治理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行为,确保项目资金用到实处,达到应有的环境效益。然而,仅仅依靠一时的治理和检查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假工程”现象,需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各级政府的透明度与问责机制,真正做到民生工程为民所用。同时,还需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监管力度,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廉洁意识,让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不再是“华而不实”的摆设,而是切实为村民服务的惠民工程。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希望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样的“假工程”将不复存在,让清清河水、清新空气重回乡村,为民众带来真正的福利和希望。(作者单位:刘台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