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卫生人口详细内容
廖卫芳:推动“医检互认”为何这么难?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2024-1-29 字体: [大][中][小]

    “6天前,刚在市里的医院做了CT,带着片子到老家的县城医院后,没想到又让重新做。”1月2日,来自河南的郭女士因不慎摔倒,导致头部受到撞击。她在附近医院做了CT,后被确诊为颞骨骨折。由于春节临近,加上一个人住院不方便,郭女士决定回老家治疗。1月8日,郭女士带着片子来到县城医院,让她意外的是,医生又重新开了CT。“同样的检查项目,同样的检查部位,为何换到小地方的医院,反而认不了,还要重复做?”郭女士满心疑惑。县医院医生告知需要看动态图,她只得听从安排。最终,两次检查结果完全相同。(1月29日《工人日报》)

    大凡去过医院看过病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今天在这家医院看病,医生要让患者做一系列的B超、抽血、CT等医疗检查检验,明天去那家医院看病,医生也要让患者做同样一系列的B超、抽血、CT等医疗检查检验。这种“重复医检”不仅让患者多花钱,而且也让患者在时间上“耗不起”。有时候为了做一个CT,往往是“排队等候三小时,拍个片子三分钟”, 这让很多患者苦不堪言。

    其实,对于一名患者而言,短时间内在不同医院看病,做出来的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往往并无多大差异。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医院,医生却要让患者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先做医检,再做诊断和治疗。这样做,对于医生来说,也许是一种看病流程。但对于患者而言,这就是一种浪费,既浪费了检验费,又浪费了时间,更浪费了医疗资源。

    这种“看病一次,重复医检一次”的就诊方式,无疑是一种看病“陈规陋习”,已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诟病。可以说,“医检互认”已成为广大患者的一种热切期盼。

    此前,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曾联合印发了《办法》,明确推动“医检互认”,这不仅为患者节省了看病开支,而且也大大缓解了医院“看病难”的压力。同时,也推动医疗机构回归公益属性,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可以说,“医检互认”既是一项惠民之举,更是广大患者的福音。

    但推动“医检互认”为何这么难呢?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医院检验水平的差异性、医疗检查本身的特殊性、责任划分不明等原因,加上医检费用占医院收入比重较大,此举也容易受到医生的隐性抵制,导致部分医院对医检结果“不能认、不愿认、不敢认”。

    因此,笔者以为,要破解推动“医检互认”难题,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亟须完善互认制度。相关部门不妨通过建立医检结果互认制度,明确互认项目和时限,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确保各地检查检验同质同效、互认安全。比如,目前上海、浙江、广东已搭建起省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实现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结果调阅和共享互认。这无疑值得各地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亟须建立激励机制。相关部门不妨通过完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人员考核机制,提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助推“医检互认”执行畅通无阻。

    相信,只要相关部门在“完善互认制度”和“建立激励机制”上动脑筋,下功夫,就一定能让“医检互认”成为广大医院的一种共识,从而让“医检互认”就医模式真正惠及更多患者,成为广大患者的“福音”。(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