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陈晨:盐碱地也会“发光”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陈晨  日期:2023-6-1 字体: [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在河北黄骅,提起盐碱地,大家并不陌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沧州东部大面积的盐碱地,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当地农民告诉记者:“前些年,收成好的时候,一亩地勉强能打几百斤麦子;收成不好的时候,甚至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但是,由于盐碱地矿物质丰富,旱碱麦麦粒光泽透明、出粉率高,加工出来的面粉,蛋白含量高、麦香浓郁、绵软筋道,非常适合制作传统手工面食。可以说,独特的种植条件,相对较长的生长周期,造就了旱碱麦独一无二的品质。特别是在耕地资源日益趋紧的情况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挖掘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潜力,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盐碱地资源利用中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不仅可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对保障粮食安全更是意义重大。

    近年来,沧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旱有旱的优势、碱有碱的文章”,全面加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积极培育推广抗旱、耐盐碱的适生作物,实现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的转变,擦亮了旱碱麦这一金字招牌。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村里4000亩土地种植旱碱麦,建成了河北省级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用旱碱麦加工、印刻着寓意吉祥图案的黄骅“面花”,被列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几年前,通过对接大型商品超市、“互联网+”电商平台,与北京40余家大型商超、电商深入合作,将这些面食端上了北京人的餐桌,用旱碱麦面粉加工的果蔬面、蝴蝶面等形态多样的面食产品,更是深受消费者青睐。

    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国之大者”。不负众望、不负重托,沧州市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用好盐碱地,端稳中国粮,写下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骅西街道工作委员会)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