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回顾党史百年历程大事记 向建党百年献礼(上)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于洁  日期:2021-7-30 字体: [大][中][小]

    救黎民于水火,解苍生于倒悬。一百年,在我们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迈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一百年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犹如一座座高高耸立的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1922年7月16日到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通过第一个党章,并通过决议案,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是讨论党纲草案,二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问题,三是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党的三大正式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在中共三大的会议上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社会革命到国民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开始真正走上了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为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作了准备。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总结了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重新审定国共合作以来的政策和策略,表明党在革命理论和革命策略上有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随后出现的革命新高潮做了思想上、理论上和政策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但大会对于怎样取得领导权、怎样实现工农联盟的问题,缺乏具体明确的主张,没有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革命武装和革命政权的重要性。

    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革命面临重大危机的非常状态下召开的。会议没有就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没能从根本上扭转大革命失败的结局。但是,党的五大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等正确原则,特别是在党的建设史上作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会议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并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不仅确立了党的组织原则,建立了较为严密的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而且建立了党的监督检察制度,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加强党的建设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1927年9月9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29日,起义军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时进行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大会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七大历时50天,是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与统一,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西柏坡会议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和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要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认真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全会强调要充分发扬民主,健全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党的第十二大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崭新命题,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它成为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是大会的一个重要贡献。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进一步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做出一系列新规定,反映了党的现实生活的新要求。自十二大起,党的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现了制度化。(珲春林区基层法院)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