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方圆法 援详细内容
王文胜:严审查,岳西法援精准识别一起群体虚假讨薪案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文胜  日期:2020-7-4 字体: [大][中][小]

  严把审查关,岳西法援工作人员通过听、问、析、查等多种方式,精准识别一起群体虚假讨薪案件,避免了司法资源和法律援助经费的浪费,同时也成功说服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日前,张某等8人拿着一摞工资欠条、劳动合同、工资表、经过公证的工资支付协议等材料,来到岳西县法律援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申请援助,要求帮忙追讨被拖欠多年的工资。

  据当事人自述,自2013年开始,张某等人先后进入岳西某石材有限公司,帮助公司在县内一家工业园区筹建新厂。因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张某等人陆续被拖欠工资累计金额高达80万元之多。2018年,因环保原因,该公司永久关闭,工业园区的新厂拟由政府收购。因无力支付张某等人工资,公司法定代表人分别向各员工出具工资欠条,同时与张某等人签订协议,约定在政府收购款中优先支付工资,并对该协议进行了公证。

  从形式上看,该案具备法律援助受理条件,但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接待人员觉得该案存在诸多不符合常理的地方。为慎重起见,接待人员一边结合张某等人提供的书面材料,对张某等人详加询问;一边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其供职的某石材公司的真实情况。通过综合分析,中心接待人员初步认定这是一起群体虚假讨薪案件。

  为说服张某等人放弃申请援助,同时避免出现“虚假诉讼”,接待人员耐心与张某等人沟通,指出本案的四个“不合常理”:一是与一般讨薪案件相比,张某等人提供的材料明显过于齐备,不合常理;二是张某等人被拖欠工资的时间跨度较长,有的甚至长达7年之久,不合常理;三是该公司2018年就已关闭,张某等人未到任何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不合常理;四是被拖欠80余万元“血汗钱”,张某等人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乃至愤怒,不合常理。同时,接待人员还特别告知张某等人,“虚假诉讼”可能带来的严重法律后果。

  在事实和法律面前,张某等人终于承认,本起案件中所谓的“工资债务”,实际上是民间借贷,因为某石材公司早已资不抵债,所以双方商量,将这些债务以工资的名义起诉,并通过法律援助追讨,这样不仅可以省去一笔律师费、诉讼费,将来还有可能优先得到执行。为此,在申请援助前,张某等人进行了“精心准备”,但在中心接待人员的细心甄别下,这些精心准备的“充足证据”,最终还是现出了“原形”。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