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敦化林区基层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法官通过耐心疏导与法律释明,促使原本态度坚决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以柔性方式化解矛盾,彰显司法温度。
纠纷缘起,一场未走到终点的婚约
2019年,付先生与徐女士经相识确立恋爱关系。恋爱期间,付先生以结婚为目的,通过微信转账方式累计向徐女士支付两万余元,款项主要用于帮助徐女士偿还往日债务及补贴日常生活开支。可谁也没想到,这份期待中的幸福没能长久,仅不到一年,两人便因感情基础薄弱,相处中矛盾无法调和愈加激化,导致最终恋爱关系破裂。但浓情蜜意时表达爱意的转款却成为情断时争议的伏笔,就返还款项问题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最终向法院提起诉讼。
耐心释法,情理化结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心里很清楚,婚约财产纠纷从来不止是“钱”的事儿,背后还牵扯着双方的情感与体面,便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主动联系双方,就调解事宜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希望大家坐下来协商,弥合分歧、好聚好散。但彼时双方对立情绪明显,均明确表示不同意调解。
为了真正化解纠纷,承办法官再次主动牵头,一遍遍联系双方当事人,又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深入沟通,不是明列法条的生硬说教,而是像朋友一样耐心倾听,一边细致解读判决依据、明晰权利义务,帮大家打通“法结”;一边疏导对立情绪、体谅彼此难处,帮大家解开“心结”。
温情调解,案结事了人和
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与释法明理,慢慢地,双方当事人紧绷的态度软了下来,心里的隔阂也渐渐消融。最终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心平气和地当场履行给付义务。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就这样在司法的温度中圆满化解,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敦化林区基层法院一直秉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注重情理兼顾,通过柔性司法手段化解当事人矛盾,用耐心与温情化解矛盾,切实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努力让辖区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提升大家的司法获得感与满意度。(作者单位:敦化林区基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