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夏隆:法官直播带货,司法为民走新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夏隆  日期:2025-11-3 字体: [大][中][小]

    身着制服的法官在直播间卖螃蟹,20多万人次在线围观,这一幕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司法执行的一次创新实践。近日,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携手京东资产交易平台,推出了一场特殊的司法变卖直播专场,三位法官化身主播帮债务人卖螃蟹,引来20多万人次在线围观,收获点赞与好评。这场看似“跨界”的直播,实则是司法拍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实践,展现了司法机关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积极探索便民利民的新途径。

    司法创新的现实温度。这场法官直播卖螃蟹的司法变卖活动,在法院系统堪称创新之举。法官穿着制服,在直播间推销螃蟹,这样的画面让许多人感到新奇。直播的背后,是一个普通家庭与债务抗争的故事。“秋兰”的父母因经营失利及意外事故欠债80万元,虽竭尽全力偿还,仍无法依时履约。法院了解到“秋兰家”的螃蟹因晚熟而滞销,于是有了这场特殊的直播。这场直播体现了司法的温度。所有销售收入实行专账管理,打到法院账户上,最终用于案件债务清偿。透明公开的安排,让债权人吃下“定心丸”,增加了对受偿债务的信心。

    数字时代的司法演进。法官直播卖螃蟹,实际上是网络司法拍卖在数字时代的顺势而为。早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就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202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还印发指导意见,对网络司法拍卖进行了全面规范,旨在提升执行效率与司法公信力。最高法院确立网络司法拍卖的优先地位,源于其公开透明、便捷高效、成本低廉、广泛参与等优势。执行法官在线直播“卖螃蟹”,不过是依法依规的常态之举。

    创新实践的多元形态。类似南京高淳区法院这样的司法创新实践,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法院不断涌现。东莞法院针对司法拍卖中的“大宗资产流拍率高”“处置周期长”等难题,探索化整为零、直播拍卖等新模式。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东莞法院共拍卖成交金额48.33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约1.57亿元。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曾发起一次另类的网络司法拍卖,拍卖一只因原主人被法院查封财产而被寄养在宠物店的狸花猫,引来超30万人围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伊宁垦区法院运用“小陈带你跑执行”抖音直播方式,经淘宝网45轮竞价,实现了237%溢价率,成功盘活了40万元刑事涉案资产。

    创新与规范的平衡。当然,司法创新也有其边界。批评者认为,法官身着象征国家公权力的制服介入商业直播,可能模糊司法权威与市场推广的边界。司法拍卖直播作为与时俱进的财产处置环节,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需进一步细化直播行为规范,确保互动内容不逾越司法严肃性的红线;优化拍品展示、咨询答疑、资金结算等配套流程。同时,要警惕网拍过度娱乐化稀释司法严肃性。应以日常宣传普法吸引公众关注网拍、信任网拍、参加网拍,防止形成只有奇葩拍品受关注的畸形生态。

    网络司法拍卖不再是简单的挂网等待,而是通过直播带货、数字推介等主动作为,让涉案资产在数字浪潮中实现价值最大化。当法官放下法槌拿起话筒,当法律条文化作直播间里的真诚吆喝,我们看到的,是司法与民心的双向奔赴。这种创新与实践,正是“司法为民”宗旨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生动注脚。(新城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