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冷艾:卷尺量出“深圳速度”藏在细节里的城市温度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冷艾  日期:2025-10-28 字体: [大][中][小]

    提到“深圳速度”,如今最鲜活的注脚或许不是高楼拔地而起的奇观,而是一位“卷尺哥”和市政部门的“双向奔赴”。这位带着卷尺穿梭街巷的普通人,用两年时间拍下千余条“找茬”视频,小到48厘米宽的坡道、高出路面5厘米的井盖,大到挡道的树木、破损的路面,而深圳相关部门总能“秒回应、快整改”,让“卷尺哥”的尺子,成了丈量城市治理精度的标尺。

   “卷尺哥”的走红,始于一把尺子的较真。他的视频里没有宏大叙事,全是老百姓日常会碰到的“小麻烦”:骑电动车送货时,被过窄的限宽柱卡住;推婴儿车出门,被陡坡拦住去路;散步时,差点被尖锐的不锈钢井盖绊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却直接影响着出行安全与生活便利。更令人动容的是整改速度:16号凌晨反映挡道的树,16号中午就贴了反光条,17号树已移走并平整地面;指出坡道过窄后,不仅拓宽到70厘米,还升级成了防滑板;连深盐路路口的破损路面,在视频发布前就已在制定方案,次日便进场修复。据统计,他反馈的问题平均3天内解决,不少当天就能落实,网友戏称“卷尺哥在前面找茬,市政在后面追着改”。

    这种“指哪改哪”的效率,背后是深圳民生服务的硬支撑。2022年推出的“深圳-民意速办”平台,注册用户超2000万,日均处理诉求1.4万件,响应速度保持“分钟级”。“卷尺哥”的视频不过是千万民声的缩影——上班族爱抄近路,就专门修条便民道;地铁遇暴雨,工作人员立刻发免费雨衣。这些回应不是“特事特办”,而是深圳把“群众小事当大事办”的日常,就像工作人员说的,这反映的是城市快速解决民生问题的整体导向。

    比起“三天一层楼”的建设奇迹,“卷尺哥”背后的速度更显城市温度。从前的深圳速度,是打破常规的闯劲,让边陲小镇变身经济特区;如今的深圳速度,是俯身听民声的耐心,把治理精度落到群众心坎上。这种速度不追求轰轰烈烈,而在于“树挡路了马上挪、坡太陡了立刻修”的务实,在于“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回应”的安心。

   “卷尺哥”的尺子量出的,是城市治理的精度,更是为民服务的初心。这种“听劝秒改”的深圳速度,告诉我们:真正的城市发展,既要追得上时代的脚步,更要暖得了百姓的心。愿这样的“卷尺精神”能走进更多城市,让每一处细节都藏着看得见的关怀。(作者单位:中共定兴县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