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松英村一起因忑荒水库鱼塘承包合同违约履行引发的激烈纠纷,在乡党委政府主导下,经多部门联合调处,最终得以圆满解决。当事人覃某辉与松英村松柏屯8个生产队队长在调解会上达成协议:覃某辉在约定期限内清空忑荒水库水下的鱼及所有的渔网,清空忑荒水库管理范围内的船只及其他岸上设备、将忑荒水库的使用权交付给松柏屯集体,交付延期交还忑荒水库的占有使用费850元;交付1万元保证金保障协议顺利履行。不但化解了村民间的矛盾,又让群众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障,还有效避免了一起潜在的重大信访风险。
据了解,该纠纷源于2011年覃某辉承包了松柏屯的集体鱼塘13年。然而,到期后覃某辉多次向松柏屯集体申请延期交还管理使用权。在松柏屯集体同意延期的时间过后,覃某辉仍旧找各种理由不肯撤离水库。以“多年经营投入、水太多、鱼比较多,需要时间”为由拒绝按期退出。针对收回鱼塘管理使用权问题,松柏屯多次次下发退场通知书,但均未能收回鱼塘。双方争执不下,矛盾迅速升级,并曾下通知到期不撤离,养鱼工具由村里青年帮拉回岸上,承包人损失自负。该矛盾存在时间较久、利益诉求尖锐,处理不好容易出现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或者容易产生上访苗头。
调解过程中,平安法治办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与律师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巧妙运用“背对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调解策略。律师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精准聚焦双方法律知识薄弱点,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细致梳理争议焦点,明确法律条文与底线,为调解工作筑牢坚实的法律根基;司法所工作人员则依托对当地社情民意的深刻了解,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情理沟通,以真诚和耐心多次释法明理,将法治教育与情理疏导深度融合,逐步缩小双方分歧,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经过组织多轮协商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平复情绪,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不只是解决矛盾,更是修复关系,重建信任。法律是公正的标尺,调解则是让法律温暖落地的重要方式。此次调解不仅维护了法律权威,修复了双方关系,避免了矛盾升级,更增强了群众对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