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苏雅晴:政绩观里见初心,为民实干方为“绩”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苏雅晴  日期:2025-8-19 字体: [大][中][小]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政绩观是干部干事创业的“指南针”,其背后折射的是初心使命,衡量的是责任担当。真正的政绩,从来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写在纸上的数字,而是群众脸上的笑容、脚下踏实的幸福。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关键就在于把“为民”二字刻入骨髓,用实干托举民生福祉。

    正确的政绩观,要摒弃“短期效应”,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现实中,少数干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把精力放在见效快、易出彩的“显绩”上,却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关乎群众长远利益的“潜绩”漠不关心。殊不知,河道清淤、乡村道路、老旧小区改造这些“不起眼”的事,恰恰是群众最迫切的期盼。就像焦裕禄在兰考种泡桐,谷文昌在东山治风沙,他们不求当下显功,却在岁月中留下了泽被后世的业绩。干部当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格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让政绩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正确的政绩观,要拒绝“数字游戏”,锚定“群众满意”的坐标。有的地方把“数据漂亮”等同于“政绩突出”,招商引资虚报投资额,脱贫攻坚搞“数字脱贫”,看似亮眼的成绩单,实则与群众感受背道而驰。其实,政绩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小区里新增的便民充电桩、菜市场里下降的菜价、校门口畅通的斑马线,这些具体而微的变化,远比报表上的数字更有说服力。干部当以“群众呼声”为信号,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用实打实的行动解决好“急难愁盼”,让政绩写在群众的心坎上。

    正确的政绩观,要破除“懒政思维”,彰显“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面对发展中的硬骨头,是绕道走还是向前冲?面对群众的诉求,是踢皮球还是解难题?这考验着干部的政绩观。疫情防控中,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用“逆行”守护万家灯火;乡村振兴里,驻村工作队扎根田间,用汗水浇灌希望田野。这些实践证明,政绩的成色,永远由担当的力度和实干的深度来决定。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政绩观的本质是价值观,落脚点是人民性。每一位干部都应牢记,不是自己需要政绩,而是群众需要福祉;不是岗位需要光环,而是职责需要担当。唯有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为民实干作为不变追求,方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答卷”。(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会战道街道办事处)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