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赵一鸣:年轻干部当把八项规定化作青春底色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一鸣  日期:2025-7-21 字体: [大][中][小]

    新时代的考场已经开卷,年轻干部是第一批答题人。八项规定颁布十余年来,其精神早已从一份文件升华为观察党风政风的“第一窗口”。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利益诉求多元交织的新环境,如何把这张金色名片擦得更亮,既检验党性成色,也关乎事业兴衰。年轻干部唯有以“赶考”姿态答好每一道作风选择题,方能不负历史、不负人民。

    不少年轻干部走出校门即入机关门,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干劲缺韧劲。有的把“不超标接待”简单理解为“少点几个菜”,却忽视了背后“人民至上”的价值坐标;有的把“精简会议”机械执行为“少开会”,结果该研究的矛盾被搁置。只有回到原点,把八项规定当作检验初心的标尺,才能在每一次接待、每一篇材料、每一次调研中掂量出公与私的分量,确保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扣得正、扣得牢。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八项规定反对的是形式主义,倡导的是真抓实干。年轻干部要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在招商引资一线,拒绝“酒桌文化”,用专业赢得信任;在乡村振兴前沿,砍掉“盆景调研”,蹲在田埂上与群众算收成、聊出路;在项目建设火线,坚持“无纸化”办公、“清单式”推进,把时间和资金都花在刀刃上。只有把基层当熔炉,才能在一次次“自讨苦吃”中练就铁肩膀,扛得起时代赋予的千钧重担。

    互联网时代,年轻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聚光灯”“显微镜”下。有人觉得“动辄得咎”,其实这正是组织对干部最大的保护。现实中,个别“90后”干部刚起步就跌倒,往往源于“第一次收礼”没人劝、“第一次越界”没人拉。习惯在“玻璃房”里工作,主动晒流程、晒账目、晒决策,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敢于给同事“咬耳扯袖”,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防止“小圈子”演变成“大塌方”。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把“清廉”写进人生的每一笔注脚。

    八项规定反对的是繁文缛节,不是正当创新。身处数字化浪潮,年轻干部更应以改革思维为作风建设赋能:借助大数据分析会议实效,让“长会短开、短会精开”;打造“云监督”平台,发动群众随手拍、实时评,把干部作风置于全天候探头之下。事实证明,只要方向正确、边界清晰,创新就能成为落实规定精神的最佳增量。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年轻干部手握历史接力棒,也站在作风聚光灯下。让我们把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跑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成绩。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