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法官如同厨师,办案如同炒菜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黎明 张丽娟  日期:2025-7-21 字体: [大][中][小]

    如果把法官比作厨师,我想每个厨师,都想呆在五星级酒店里面,领着五星级大厨工资,带着厨师的高帽,吹着空调,精心雕琢大餐。巧意摆盘,用高超的厨艺,赋以多层次的口感。集合美丽的视觉,美妙的味觉,然后端上饭桌,让每位美食家得到极致的享受,然后获得五星级好评。

    可往往现实是,大多数厨师可能呆着普通的饭馆,领着微波的工资,每天炒着家常菜,热油的锅一刻都没停,一份炒完接着下一份。为了出餐快,厨师同时还要几个锅开着,多锅并行,像打仗一样,手脚并用。偶尔忙中出错,还可能遇到难缠的消费者投诉,扣工资,每天忙到最后,身体掏空了,灵魂掏空了,然后第二天又周而复始忙碌而又普通平凡的生活。

    普通饭馆的厨师,最喜欢的是炒青菜,青菜只需要清洗下即可下锅,加个葱姜蒜热火过几下就可以出锅。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可以卖很多青菜。可是顾客的要求总是复杂的,青菜只是搭配,有些顾客还想要复杂的手工菜,这些菜准备的材料多,手工程序复杂,勾芡调汁,翻炒配菜,不仅讲究油炸的火候,还要求颜色的搭配,料汁的味道。

    而我们的法官办案如同厨师一样,假如把办结一起案件简单看成炒一道菜,法官不仅仅是需要把备好菜放到炒锅里面轻轻颠几下就可以出餐,其可能还需要面对炒菜的时候,菜还没备好,火还有生好,油盐酱醋还需要自己准备,灶上两分钟,备菜一小时,没有真正炒菜的人哪里知道夏日炎炎热火潮天大汗淋漓的辛苦。炒盘青菜与炒盘糖醋排骨的工作量如何比较。菜的价格,炒菜工序,炒菜需花费的时间和对厨师要求的级别,自然决定了菜的价格和稀有度。将不同纬度的法官放在一起比较,办理案件的法官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与办理疑难案件的法官工作量、工作强度是否有可比性?

    用单纯数字考核法官,是否真的能体现法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难度呢?用案件的审结时间来判决一位法官工作有没有效率,不考虑这起案件当事人是否多?有没有涉及鉴定,有没有公告?是否是新型案件,是否需要研究学习?是否法律关系复杂?是否需要法官用调查事实?是否涉及主体追加?

    一道菜可以让观众评赏味道的好坏,可是十几道不一样的菜,青菜萝卜各有所菜,不同的人也不同的喜好,得出的结果自然不一样。不同的法官办理不同类型的案件,无法同个纬度比较,如果硬要比较,让炒青菜的和炒糖醋排骨的厨师比谁今天出餐的数量多,谁经济效益创造最高。也许,最后很多炒糖醋排骨的厨师会故意趋向想去炒菜的岗位,因为难度小,成绩好,奖金高。

    因此办难案、疑难案件的法官,审判的时长数据难看,调解难度大,发改率高,办案数少,数据会商大会检讨的主力军。而办简单案件的法官,审判时长短,办案数量高,调解难度低,调撤率高,无发改率,妥妥的办案标兵。那最后的趋势是什么,所有人都奔着简单案件的岗位。

    同样的一道菜,看出厨师各自炒的手法,炒的时长,炒的口感,同样的一起案件,裁判文书的质量、庭审流程对庭审的掌握水平,可以看出法官水平高下。

    如何知道同个厨师有没有偷懒呢?应该拿同个时间段,炒的同种菜进行比较,其出菜的速度、效率有没有发生变化,顾客的反映度来看炒的质量的好坏。同样的,同个时间段,办理同种类型的案件的数据进行对比,才具有公平性。

    如今,消费者对于食物美味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于时间的敏感性也增强,如何在有效的时候,提供高质量的菜色,对厨师厨艺的提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饭馆也应该提供机会,让厨师去更好的饭店提高自己的厨艺,对普通菜色的进一步升级,对新品的创新,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食消费需坟。

    万物都在变化,司法审判应对繁多复杂的案件情况,对法官提出更多的挑战和需求,不仅仅是在效率考核更加灵活机动,个体性定制,更重要给予法官更大的平台学习日益更新知识,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司法服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孟村县法院)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