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八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创新增强普法实效,以文化赋能法治建设,打造了具有邹城特色的文旅普法品牌,为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一是普法渠道“立体化”。依托“邹城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法律释读、以案释法等宣传,对《文物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新修订法律专题宣传。依托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创建法治宣传阵地,市文化馆为全市第七批“法治文化建设和示范基地”,上九山景区获济宁市第十批“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后八村、第二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唐村镇、峄山风景区等9处工作站被评为省级示范点,普法阵地和普法形式不断扩大和创新。 二是法治宣传“零距离”。在孟子大剧院广场进行民法典为“诗和远方”保驾护航、“畅游山水民法典相伴,文明旅途新法治护航”、贯彻落实新《文物保护法》等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日”、法律下乡志愿服务、上门执法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普法工作。开展“扫黄打非”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景区“五进”活动,群众文化旅游领域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入选邹城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是法治文艺“润人心”。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儒家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建设有文旅特色的法治机关文化。依托非遗项目,撷取传统经典故事,创作排演政德剧《断机教子》《法律颂》《官箴颂》《羊续悬鱼》《孟母三迁》《孟子黜妻》《匡衡拒刻》等礼乐剧目。文旅局报送的《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各司其职国之大安》作品,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济宁市首届全民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创意大赛中国分获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调解邻里矛盾的快书小品《再唱柿子筐》荣获全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展演一等奖,新创普法宣传节目《中华法律颂》在第二届济宁市法治文艺作品汇演中荣获二等奖。 四是法治文化实践“有特色”。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与市司法局共同举办流动“法治文物”展览。我局报送的2件法治作品,在济宁市法治文创作品征集评选中,从12个省市报送的600余件作品脱颖而出,其中,普法Logo设计获选济宁市类别唯一获奖作品,成为“济宁普法”标识;法治面塑系列作品荣获法治文创实物一等奖。 五是执法普法“更精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在开展旅游、网络文化、出版印刷、娱乐演出、广电市场和文物安全保护等执法过程中,以案释法、以事释法,加强对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以及相关重点人群的法律政策宣传讲解,把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把问题排查化解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将法治思维、法治思想、法治实践落到实处。(作者单位:邹城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