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道的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人民法院以法治为犁,深耕戈壁,开垦滋养现代商业的沃土良田。71.97%的执行到位率、25.03天的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99%的审限内结案率,有力提升了市场主体的司法获得感。敦煌法院依托“执破融合”“三优先服务”等创新机制,成功构建了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企业困境“全周期救治”、司法服务“零距离供给”的生态体系。从鸣沙山下到党河岸边,法治化营商环境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破冰:府院联动熔断“梗阻链”
协同治理织就天网。面对“人难找、财难寻”的痼疾,敦煌法院联合公安、不动产、金融等多家机构织密财产查控天网,探索建立财产查控快速响应机制。该机制突破传统联动模式局限,实现不动产在线查封秒级响应、银行账户冻结时效大幅缩短,让隐匿财产无所遁形。技术赋能下,执行质效稳步提升,为市场主体筑牢权益保障防线。
执破融合盘活僵企。针对“执行不能”企业困局,敦煌法院探索建立“执行转破产救治”转化通道,成功为10家僵尸企业开辟重生路径。以某建材公司为例,敦煌法院启动“执破直通”程序后,7日内完成破产立案,同步释放被冻结的核心技术,通过预重整机制引入战略投资,最终实现债务最大化清偿,产能恢复率大大提升,这套机制有效弥合了执行与破产的程序断层。
破产重生跑出加速度。当敦煌某新能源企业陷入资金危机,府院联动专班展现“敦煌速度”,三日内协调税务、人社部门定制税收缓缴与社保延缴方案,适用“简易破产重整”程序,仅用百日实现产能重启并100%保留就业岗位。此类精准化“诊疗式”救治已助力3家企业脱困,破产周期压缩至常规案件的三分之一,债权清偿率大幅提升。
焕新:司法服务升级“暖商”体验
多元解纷驶入快车道。开展“我在现场”专项行动,构建“线上调解室+线下巡回点”双轨机制,融合“枫桥经验”组建专业调解团队。运用“示范判决+类案调解”模式化解涉企纠纷234件,80%以上简易案件诉前化解,调解周期大幅缩短,诉讼效率显著提高。
智慧诉讼实现指尖办。涉企“绿色通道”跑出司法加速度。通过严格落实立案、审理、执行“三优先”机制,积极推广“要素式两状”文书模板,结合智慧法院建设实现全流程“指尖诉讼”。某文化企业负责人李先生在沙漠露营基地通过手机完成立案后感慨:“戈壁滩上也能享受与杭州同质的诉讼服务。”
精准服务直击企业痛点。变“坐堂办案”为“上门问诊”,法官深入敦煌工业园区、光电博览园等企业现场“把脉”。今年组织的3场企业家座谈会,收集的27条建议已转化为13项服务举措,让司法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
筑基:深化改革锻造营商“硬内核”
审判质效实现双突破。组建涉企案件专业审判团队,建立商事纠纷“全流程动态管理”机制。超12个月未结案件动态清零,使涉企民事一审平均审理天数压缩至25.03天,较上年缩短47.8%,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6.34%,让企业权益“快速兑现”。
创新机制破解执行难题。通过深化网格联动机制内涵,精准发动基层网格员协助查人找物、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开展执前督促化解,同步推广执源治理模式,联合职能部门前置化解矛盾、引导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并修复信用,最终实现87%的高和解履行率,构建起“查控-督促-化解-履行”的全链条治理闭环。
柔性司法涵养营商生态。创新“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对32家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企业解除信用惩戒,使敦煌企业自动履行率提升至86.5%。在开展的专项执行行动中,采用“活封活扣”方式,保障被执行文旅企业旺季正常经营,最终实现债务全额清偿。(作者单位:敦煌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