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今年以来,肃州区司法局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持续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创新,通过织密组织网络、创新调解模式、强化专业支撑、深化机制协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共治,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一、织密组织体系,筑牢基层调解“前沿阵地”
肃州区司法局着力构建全覆盖、立体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区共建有人民调解组织191个,其中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9个,构建起以乡镇(街道)调委会为主导、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为补充的三级调解架构。创新打造“祁大姐纠纷调解室”“晓霞唠嗑室”等18个特色鲜明的个人品牌调解室,将调解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至目前,各级调解组织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485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362件,成功调解各类纠纷2308件,调解成功率达98%,司法确认591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创新工作方法,打造调解质效“提升引擎”
基层调解组织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肃州区西北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总结提炼的“333”工作法,通过树立“耐心、细心、诚心”三心服务理念,突出“抓早、抓小、抓苗头”三个关键环节,运用“换位法、冷却法、亲情法”三项调解技巧,有效化解辖区各类矛盾纠纷。肃州区总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推出“12345678”调解工作法,即搭建一个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做到人民调解与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两个结合”,抓住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环节三个重点,巧用“情、理、法、诚”四字诀,树立五种责任意识,善用六类沟通话术,牢记七字调解口诀,把握八项工作要点,为基层调解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三、强化专业支撑,锻造领域调解“尖兵力量”
针对劳动人事、交通事故、住建等领域矛盾纠纷专业性强、化解难度大的特点,肃州区持续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新成立金融、校园安全、市场监管等13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调解服务在重点领域的全覆盖,全区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总数达29个,为解决复杂疑难纠纷提供了专业保障。至目前,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累计开展专项排查34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34件,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723件,调解成功率实现100%。
四、深化机制协同,构建多元共治“大调解”格局
肃州区司法局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印发《关于健全完善“三调联动”“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的全链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优化协同流程、强化信息共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从源头上预防重大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站在新的起点,肃州区司法局将继续深耕人民调解工作,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深化科技应用,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