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语纳万壑,司法有声护千林。6月27日,通化铁路运输法院在梅河口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法占用农用地司法保护专项行动。以联席会诊破题、巡回审判明法、释法传令明理、四方座谈谋远,用司法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用法治温度唤醒生态意识。
一、联席会诊:共绘生态司法“同心圆”
梅河口市检察院会议室内,一场公检法联席会议正为生态保护把准脉搏。通化铁路运输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林海军、党组成员、副院长高飞,会同梅河口市人民检察院、梅河口市公安局相关负责同志及办案骨干齐聚一堂共同研判梅河口市非法占用农用地问题。数据显示,该地区非法占地案件频发,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林海军提出:一要强化环境资源案件行刑衔接,织密司法守护网,让违法者无所遁形;二要创新普法宣传模式,走进村头巷尾,用乡音土语润泽民心,从源头阻断犯罪滋生。
二、巡回审判:国徽下的生态法治课
联席会议余音未散,刑事审判团队将巡回法庭搬到水道镇政府,五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在此公开审理,吸引了四十余名乡亲前来旁听。五名被告人均是受利益驱使,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擅自将林地开垦为耕地种植玉米。案发后,被告人深刻悔悟,积极开展还林工作,如今林地已补植复绿,重现生机。旁听席上,村干部、村民代表神情专注,被告人的悔过陈述更让在场群众深刻意识到——每一寸林地都是生命线,漠视法律终将付出代价。
庭审现场,法官综合考量被告人的悔罪表现及补植复绿成果,依法从轻判处缓刑,并向五名被告人发布生态环境保护令,责令被告人积极参加水道镇的普法活动,以自身教训为镜,警示他人。巡回法庭打破了司法审判的空间局限,将庄严的庭审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乡亲们直观感受到法律的威严,深刻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必将受到法律严惩,让司法的阳光穿透乡间,既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也传递出司法的温度。
三、释法传令:星火燎原的生态觉醒
庭审结束后,法官以案释法,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故事,为旁听群众送上一场法律知识盛宴。他用“种地账”算“法律账”:毁掉一亩林,罚款抵得上三亩玉米的收成;补种树苗不仅要掏腰包,还得搭上整个春耕的工夫。同时,法院干警向村民们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单,进一步扩大普法覆盖面,让生态保护理念在乡间生根发芽,让法治的星火在群众中传递蔓延。
四、四方座谈:擘画长治久安生态策
巡回法庭之后,司法的温度与力量仍在延续。刑事审判团队与梅河口市检察院代表、水道镇派出所所长、水道镇镇长召开了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座谈会。四方围坐,抽丝剥茧,深入剖析水道镇案件多发的根源,村民们“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法律意识淡薄,加之监管体系尚不完善,致使非法占地行为屡禁不止。
针对症结,各方群策群力,共同擘画生态保护蓝图。要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宣传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要完善监管机制,织密多部门联合巡查的防护网;要构建常态化协作机制,凝聚生态保护合力。
当法律脱下“官话”的外衣,当判决长出“乡土”的根系,守护青山就不再只是冰冷的条文,而成了每个村民自觉的行动。下一步,通铁法院将持续深化生态司法实践,拓展环境资源案件行刑衔接的广度与深度,创新巡回审判模式,丰富普法宣传形式,强化与各部门协同联动,完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长效机制,以司法之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