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的湾塘小学以“零近视”成为全国典型,全校500多名学生视力均为5.0或以上,其秘诀已广为人知:每天三小时户外运动、在校不用电子产品……校长孙付标表示,习惯的养成,让这些孩子上中学后近视的也很少。据悉,云南“零近视”小学还包括孟连县勐马镇腊福小学和公信乡戈的小学等。(6月30日《珠海特区报》)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数据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而其中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已超半数。可以说,近视已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然而,在全国“小眼镜”超半数的大背景下,云南的屏边苗族自治县的湾塘小学、孟连县勐马镇腊福小学和公信乡戈的小学等多所小学却是“全校零近视”,这无不令人既难以置信,又深感惊喜。但事实证明,这几所小学确确实实做到了“全校零近视”。
“全校零近视”的秘诀是什么?从这几所学校的典型做法来看,无非就是通过增加户外运动时间、严控手机使用、保证足够睡眠、营养均衡,以及定期抽检、家校联动等举措,并没有什么其它“秘诀”。比如:“每天做到坚持户外运动三小时以上”“做完作业就运动,一到课间全校一片沸腾”“我们要求所有孩子下课后必须出教室,哪怕是喜静不喜动的孩子,我们都鼓励出去走走”,等等。可见,这几所小学之所以能够做到“全校零近视”,靠的不是什么“秘诀”,靠的是一系列实打实的预防举措。
然而,纵观我们身边的不少学校,有的虽然课程表上每周安排有三四节体育课,但体育课往往成了“语文课”“数学课”,体育课成了课程表上的“体育课”;有的虽然安排有“一小时大课间”活动,但操场上却空无一人,学生全被关在教室里埋头做作业;更有甚者,有的连课间十分钟也给教师“没收”了。加之,有的学校课内课外作业繁多,学生不仅在学校里没时间参加户外锻炼,就是回到了家也没时间走出户外。此外,教师也好,家长也罢,对学生沉迷手机游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孩子的“小眼睛”怎能不近视呢?
因此,笔者以为,让“全校零近视”成为更多学校的一种现实,还需各地各学校扎扎实实地从抓好户外运动、严控手机、减少作业量、保证睡眠等入手,让孩子们少玩手机,少些作业,多些户外运动、多睡一会儿觉。如此,“零近视”的学校才会越来越多。笔者以为,这不仅是学生之幸,更是教育之幸。(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