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叶金福:为园林垃圾“绿色归宿”叫好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2025-6-27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不断上升,园林绿化垃圾产生量也在逐年增长。特别是每年春夏、秋冬交替之际,该类垃圾的处理问题,成为小区和园林部门一项繁重的“负担”。但在处置中,八成园林垃圾被“一烧了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们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宝贵资源。如何把园林垃圾从“负担”变为“资源”,让每一片落叶、每一根树枝都能拥有“绿色归宿”,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调查。(6月27日《宁波日报》)

    据了解,现在很多城市在处理园林垃圾时,往往不是就地焚烧,就是搬运到城郊倒掉。这样做,虽然城市干净、整洁、清爽了,但对于这些富有丰富养分和再生价值的园林垃圾来说,“一烧了之”或“一倒了之”,实在很可惜。

    其实,无论是就地烧掉,还是搬走倒掉,这都不是解决园林垃圾归宿的最佳办法。烧掉落叶,既不安全,又不环保。搬走落叶,既费时费力,又费财力。

    难道就没有一个解决园林垃圾归宿的好办法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宁波多地推行园林垃圾“绿色归宿”之举,就是一个明证。

    以鄞州区为例。据了解,仅鄞州中心城区,一天清扫出的落叶总量最高可达35吨。3年前,鄞州区就探索将落叶垃圾经过专业破碎设备处理,通过分解破碎、发酵、高温消毒烘干、二次破碎等程序,转化成营养土,用于园林绿化养护。此外,北仑区也采购了大型设备,对落叶、枯枝进行就地粉碎处理,用于行道树的养护。这些地方的好做法,不仅实现了园林垃圾的精准分类和垃圾减量,而且也节省了园林垃圾的处置费用,更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可见,“绿色归宿”之举,无疑是园林垃圾处置的一记妙招。

    可喜的是,目前全国已有多地正大力推行园林垃圾“绿色归宿”计划。比如:每年秋冬,上海产生约3万吨落叶。2017年起,上海园林绿化部门试点“落叶归根”计划,通过就地堆肥、景观利用等方式,让落叶自然降解,回归城市生态系统。再如:厦门每年产生超8000吨棕榈叶垃圾。2019年起,厦门联合在地艺术家、环保企业,启动“棕榈新生计划”,探索出一条“生态+艺术+商业”的循环经济路径。这些地方的好做法,无疑值得各地“抄作业”,从而既破解城市园林垃圾“处置难”问题,又让园林垃圾真正发挥最大化效用,使其有一个更好的“绿色归宿”。(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