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熊元馨:以“三耐”之笔,绘就基层干部奋进画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熊元馨  日期:2025-6-17 字体: [大][中][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时期,乡镇公务员作为连接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力量,肩负着千钧重担。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锤炼“三耐”品质——耐得繁、耐得烦、耐得凡,成为新时代乡镇干部必备的核心素养与鲜明标识,更是推动基层事业行稳致远的坚实根基。

    耐得繁:在千头万绪中锤炼统筹力,做繁杂事务的“驾驭者”。基层工作,一针穿千线,“繁”是其显著特征。政策落实、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生态环保……各项工作交织叠加,任务清单长、头绪多、要求细。基层干部必须具备“耐繁”的真功夫。要能“理得清”:善于从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制定计划,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扛得住”: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紧迫的时间要求,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连续作战的韧劲,不推诿、不懈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执行力,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要能“抓得实”:于繁杂中见精细,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将上级部署细化为接地气的行动方案,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份在繁杂事务中淬炼出的统筹驾驭能力,是基层干部不可或缺的“硬实力”。

    耐得烦:在群众诉求中涵养同理心,做百姓身边的“贴心人”。基层工作直面群众,“烦”是常态。群众诉求多元、个体情况各异、理解能力不一,难免会遇到反复沟通、误解抱怨甚至情绪宣泄的情况。基层干部必须具备“耐烦”的真性情。要能“听得进”:无论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大事小事、急事难事,还是牢骚怨言,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去理解。放下身段,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真诚倾听群众心声,掌握第一手民情。要能“讲得通”: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思想疏导,都需要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要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俚语,用群众信得过的道理逻辑,把政策讲透,把道理说清,把心结打开。要能“办得好”: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即使再琐碎、再麻烦,也要尽心尽力去协调解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用真诚和耐心换取群众的理解与信任。这份在“烦心事”中涵养的深厚同理心和为民情怀,是拉近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耐得凡: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赤子心,做默默耕耘的“实干家”。基层工作,少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多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凡”是其底色。数据录入、资料整理、日常巡查、基础建设……这些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却构成了基层治理的基石。基层干部必须具备“耐凡”的真境界。要能“沉得下”: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根,不慕虚荣、不图虚名。深刻认识到,每一项基础性工作都至关重要,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环”,是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能“守得住”: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保持专注和热情,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把小事当大事办,把琐事当要事做,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都做到不平凡。要能“看得淡”: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与岗位荣辱。基层的舞台或许不够耀眼,但责任同样重大,意义同样深远。甘当“铺路石”,乐做“孺子牛”,在默默耕耘中实现人生价值。这份在平凡坚守中体现的奉献精神和赤子之心,是支撑基层事业发展的“压舱石”。

   “三耐”——耐繁、耐烦、耐凡,是乡镇公务员在广阔基层天地里淬炼成长、建功立业的“必修课”和“磨刀石”。它不是消极的忍受,而是积极的担当、深厚的涵养和崇高的境界。广大基层干部当自觉涵养“三耐”品质,在繁杂事务中提升能力,在群众诉求中滋养情怀,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力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