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如春风化雨,为基层治理注入清新活力。当减负的阳光穿透文山会海的阴霾,基层干部得以从"表格留痕"的桎梏中解放,真正将脚步迈向田间地头、把心思聚焦民生冷暖。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既是对形式主义的有力宣战,更是对基层治理效能的深层赋能。
减负是卸下枷锁的解放,让基层干部挣脱"纸面功夫"的束缚。曾几何时,重复填报的报表、轮番上阵的督查、层层加码的台账,像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基层干部的手脚。某地社区主任日均处理文件超20份,却无暇走访群众;乡镇干部深陷"留痕竞赛",工作实绩被淹没在材料堆中。中央八项规定以"瘦身健体"的魄力,精简会议文件30%以上,推行"多表合一"数字化平台,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的泥沼中抽身,重拾服务群众的初心。
减负是积蓄力量的契机,让基层智慧在实践沃土中生根发芽。当形式主义的杂草被拔除,基层创新的种子得以破土生长。浙江某街道推行"无会周"制度后,干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创新"商户自治联盟"破解市容顽疾;云南山区干部告别"表格抗疫",用手机直播助农打开山货销路。减负释放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基层干部的创造力,让政策落实更接地气,让治理智慧更具温度。
减负是凝聚民心的纽带,让干群关系在务实担当中焕发新机。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重庆某社区干部用省下的填表时间组建"银发代办队",解决老人办事难题;山东驻村书记将督查迎检的精力转为田间技术指导,带动整村增收。当干部从"材料达人"变身"群众贴心人",那些沾满泥土的脚印、记满诉求的笔记,正悄然织就党群连心的密网。
中央八项规定的基层减负实践,绝非简单的"做减法",而是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实现效能的"乘法效应"。当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的桎梏中解放,以更饱满的热情扎根一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行政效率的跃升,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最坚实的基石。这场静水深流的改革,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托举起基层治理的崭新图景,为乡村振兴与基层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作者单位:肃宁县城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