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白亚卿:好日子就在绿水青山中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白亚卿  日期:2025-4-7 字体: [大][中][小]

    小康,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是人民对幸福生活最质朴的向往。在追逐小康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欣喜地见证,绿水青山正以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铺就了小康社会最动人的底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运而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与路径。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各地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曾经依靠开山采石致富却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浙江安吉余村,在“两山”理念的引导下,毅然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如今已成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绿水青山成为了村民们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更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源泉。随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全面打响,曾经被污染的环境逐渐恢复生机。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大幅提高,清澈的河水再次流淌在大地;城市里,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能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真正实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

    在乡村,绿色发展同样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田园。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在保护好梯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梯田红米、梯田鱼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不仅让古老的梯田文化得以传承,更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生态、经济与文化的多赢。

    绿色发展,还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等举措,林草行业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依然存在,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守护好绿水青山,让绿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鲜明的底色。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监管执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小康承载初心,绿色成就梦想。绿水青山铺就的小康底色,不仅是对过去奋斗历程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美好期许。我们应携手共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行 。(化皮镇)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