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籽籽同心 携梦同行丨“小法庭”彰显促民族团结进步“大担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符馨芸  日期:2025-4-2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临沧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民好法官——“时代楷模”鲍卫忠为榜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依托全市17个人民法庭、12个民族特色调解室、320余个诉讼服务站(点),将司法服务持续向基层延伸,不断织密守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防护网”。

    用良法善治架起民族团结“同心桥”

    勐库人民法庭坚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成立了云南法院首个鲍卫忠群众工作法调解室,将当地的制茶、泡茶、喝茶的文化内涵注入现代司法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杯茶”司法调解品牌,以“第一杯茶消消气、第二杯茶说说事、第三杯茶谈谈心、第四杯茶握握手”的方式,把“平等对待、充分尊重”理念贯穿至调解始终,引导各族群众将矛盾纠纷在一说、一话、一品、一交心中予以化解。在开展调解工作前,为当事人倒上一杯茶,在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过程中逐步了解事情原委、弄清矛盾症结,待当事人情绪缓和后,用“拉家常”的方式疏导劝解及释法说理,让来访的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

    以传统文化系好民族团结“同心结”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将“和为贵”“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多赢双赢共赢”等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融入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的司法实践。勐撒人民法庭以建设中心乡镇综合性服务法庭、促进民族共融为目标,在法庭内设立勐撒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同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村两委、民间组织等协调联动,共建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邀请当地各族村组干部担任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充分发挥“当地人”知法纪、懂习俗、善沟通、接地气的优势,助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形成了一套符合时代精神、满足群众期盼、助力公正裁判的调解审判机制。

    创双语特色畅通民族团结“同心路”

    一起起纠纷迎刃而解,一桩桩案件案结事了,得益于法庭将民族文化、民族习惯融入司法实践的探索尝试。乌木龙人民法庭探索建立“帕帕窝火塘调解室”(“帕帕窝”意为好好说),引入“双语”特邀调解员,构建以“双语调解员”为主导、“双语法官”指导的特色民族调解模式,把法律适用和民族习惯、村规民约结合起来,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办好每一个纠纷案件。法庭将普法宣传与民族团结政策宣传相结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持续增强“五个认同”,通过常态化开展巡回普法、以案释法、以案劝诫,努力营造地方各族群众遵法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以法治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者单位: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