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籽籽同心 携梦同行丨普法春风润大地 “团结花开”绽边疆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符馨芸  日期:2025-3-22 字体: [大][中][小]

    临沧法院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通过开展“温度临沧•与法同行”——“法雨润家园”“法雨润青春”“法雨润人心”特色普法教育行动,大力引导边疆各族群众将“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理念嵌入心中、融入血脉、注入灵魂,不断推动法治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相互交融,筑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法治根基。

    坚持一体推进 增强各族群众民族意识和法律意识

    坚持一手抓审判执行,一手抓民族团结,将普法工作与民族政策宣传宣讲工作相结合,全市法院先后派出300余人,依托17个派出法庭作为“普法单元”,整合力量投入专项行动,以持续提升重点群体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专项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深入基层举办各类法律知识和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宣传讲座及培训,大力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法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土地征迁、医疗卫生、治安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普法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坚持强化重点 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以青少年为主要群体开展“法润青春”专项活动,认真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责,对未成年人进行专场普法,上好法治“第一课”,公开招募青少年成为普法宣传员,将普法内容带向家庭、带向学校、带向社会,全市法院送法进校园200余场次,受教育学生6万余人次,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针对农村地区开展“法润家园”专项活动,把握农村“街天”、节日返乡等节点,对矛盾突出的婚姻家庭、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邻里关系、经济借贷等开展针对性法律宣传,全市法院共发放民族团结政策和法律宣传资料20余万份,使民族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全面提升全市各族群众法治素养。

    通过开展“法润人心”专项活动,组建“法治宣讲团”“双语”普法队伍,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法治进乡村、法治边关行等活动,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融入民族故事中,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发放宣传材料、解答法律咨询、播放宣传音视频、以案释法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活动,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让法治观念和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民族团结传统伟大精神。

    坚持立足实际 在各族群众中传播法治“正能量”

    大力学习宣传弘扬“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民好法官——鲍卫忠”先进事迹事迹和崇高精神,开展“党徽耀天平 英模铸法魂”实践活动,举办文艺汇演、组建“法治大篷车”、拍摄微电影,将法治文化、英模事迹呈现在大众面前,点燃各族群众法治热情。

    注重发挥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以能动履职塑造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通过开设法治宣传和民族团结政策宣传专栏,累计发布信息4000余条,以案例为背景创作短剧、短视频、歌曲等100余部,法院全媒体平台点击浏览总量近2000万次,让法治观念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入脑入心。积极加大典型案例选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释法明理贯穿在每一个案件办理中,精准为各族群众普及案件有关法律法规,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有机统一,其中审理的“工伤保险资格认定案”入围“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案件”评选,用鲜活的案件引领社会新风尚,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团结花开”绽边疆,砥砺奋进谱新篇。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征程中,临沧法院把始终坚持抗实抗牢政治责任,主动融入党委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在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中,推动审判执行和民族团结进步双促进,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促进边疆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春风中绽放,馥郁分芬芳弥漫每一寸边疆土地,凝聚起各民族携手奋进的磅礴力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