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里,基层是最生动的注脚,民生是最温暖的底色。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把心贴得更近、把手握得更紧,同向用力、同心发力,规划完备的事雷厉风行干、群众认可的事义无反顾干”是使命,是责任,更是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行动指南。
基层干部是离群众最近的人,他们的每一次走访、每一次交流,都是心与心的触碰。把心贴近群众,意味着要主动倾听百姓的心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基层干部应多走走、多看看,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唠家常、谈心事,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与需求。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知晓民生的冷暖。关注孤寡老人的生活照料,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聚焦困难家庭的就业就医。当基层干部用心去感受这些,就能体会到民生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把心贴近群众,才能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民生工作找准方向。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仅靠基层干部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要把手与群众握得更紧,凝聚起各方力量。一方面,要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和民生建设。通过宣传引导,让群众认识到自己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受益者,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要整合社会资源,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投身民生事业。比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发动乡贤捐款捐物,组织志愿者参与环境清理;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引入专业养老机构,共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握紧的双手,汇聚起强大合力,推动民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同向用力、同心发力,是基层干部在民生工作中应有的姿态。基层干部要与群众目标一致,以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为共同追求。在制定民生政策、实施民生项目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决策,确保工作符合群众意愿。
同时,基层干部之间也要加强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相互关联,需要农业、环保、文化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将民生蓝图变为现实。
规划完备的事雷厉风行干,体现的是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和行动力。民生规划是改善民生的路线图,只有迅速行动,才能让规划落地生根。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快道路、水电、通信等项目建设进度,解决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不畅等问题。
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按照规划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医疗水平。雷厉风行不是盲目蛮干,而是要注重工作质量和效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推进民生项目,让群众早日享受到发展成果。
群众认可的事义无反顾干,彰显的是基层干部的担当和坚守。民生工作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甚至会遇到误解和阻力,但只要是群众认可的事,基层干部就应勇往直前。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可能会面临居民意见不一、资金短缺等问题,但为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基层干部要耐心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协调各方解决难题。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贫困群众的复杂情况和艰巨的脱贫任务,基层干部毫不退缩,扎根基层,精准施策,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坚守民生初心,是基层干部在民生工作中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为群众创造幸福生活。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基层干部肩负着改善民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把心贴得更近、把手握得更紧,同向用力、同心发力,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义无反顾的担当,书写基层民生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