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何静仪:强制购买医保?别让“好政策”变成“办坏事”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何静仪  日期:2024-11-6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有家长向记者反映,班主任在家校交流群发通知催缴医保,没买医保的学生不仅要被停课,学校还要给家长开会,自己的家庭不属于低保等特殊人群,但在学校强推之下不得不给孩子购买。(华商报大风新闻,11月5日报道)

    推行农村医保原本是为民造福的好事,是为居民病有所医、医有所保提供的坚强后盾,但是当“自愿参保”变成“强制缴费”,将“全民办理”设定成了“政治任务”,原本用来抵御灾祸的“重盾”如今却变成了压在家长身上的“重担”,这件惠民好事就有些变了味。

    从过去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到如今的“花香也需引蝶来”,为了不让好政策落得空处去、“烂”在肚子里,对政策进行推广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百分比”变成了政绩攀比的标准之一,在执行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层层加压的强制手段。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好政策落地就变坏”的情况呢?首先,要以科学的考评机制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在考核过程中列出负面清单、划出底线红线、严格追责问责,坚定人民立场,坚持“打开大门”抓考评,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在政绩考评重得到充分反映,对于群众反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者,一经核实,严惩不贷。

    其次,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应当摒弃急于求成的思想,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要求“齐步走”。许多地区在政策推行过程中为了体现对上级部署工作的重视,将倡导性、引导性工作异化为强制要求,甚至为了“争先创优”还要限定完成时间。制止这种不良风气,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最后,好的政策要想推广,也需要进行大力、精准、高效的宣传,不能让好政策停留在纸面上。一方面要提升政策的易理解程度,避免用“官腔官调”解读政策,多选用人民群众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开展政策宣讲,推动政策传播往深里走、实里走、心里走。另一方面要开辟多元化宣传渠道,提升政策宣传效率,着力提升政策宣传的匹配性、畅通性,提升惠民政策的使用率和转化率,可以通过地方公告板、公众号、大喇叭等方式将碎片化的惠民政策归集起来发布,方便群众全面及时获取政策信息。

    政策推广不能不择手段,让人民群众“达地知根”、“各取所需”才能让好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