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民政托民生,我们为民政工作点赞!
民政工作树立了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的思想。民政工作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是一项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的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推动民政事业,从社会救助到养老服务,从儿童福利到慈善事业,从婚姻登记到地名管理,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基本社会服务,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系列制度和实践成果,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政工作形成了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救助体系。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持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越织越牢,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在民政部的推动下,各地逐渐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预警与实地查访核实相结合,有效避免救助遗漏和重复救助,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相结合,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转变。各地丰富社会救助供给,推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质增效,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政工作实施了更普惠、更可及、更多样的养老方法。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民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打通了养老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服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老年人享受到的养老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社区“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机构多了起来,助餐、助洁、助急、助浴等多样化养老形式火了起来,“互联网+”打造的智慧养老平台受到许多老年人欢迎……据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41万个。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累计为项目地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4.7万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4.7万人次,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72万户。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更加协调,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化为现实。
近年来,民政部积极提升民政领域相关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赋能社区基层治理,面向高校毕业生加强就业帮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民政部推动下,各地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引导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发展从“多不多”“快不快”向“稳不稳”“好不好”转变,从注重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转型;慈善文化深入人心,为发挥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功能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近90万个社会组织和超1.5万个慈善组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作者单位:遂宁市安居区第三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