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法案大观详细内容
消失十二年的“他”找到了——-河北孟村法院通过执行惩戒措施执结借款案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黎明 张丽娟  日期:2024-10-23 字体: [大][中][小]

    “吴法官,请帮帮忙,我现在入回不了家,我马上履行义务,解除我的执行惩戒措施吧!……”执行法官吴玉超接到一通从西藏拉萨打来的求助电话,电话那头,被执行人张某心急如焚。

   2024年10月13日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对因不想支付借款,“偷溜”西藏,玩起了失踪的被执行人,让执行案件陷入僵局。12年后,因执行惩戒措施的作用,让这起12年执行积案终于尘埃落定。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2012年9月被执行人张某因为生意上的需要,向申请执行人李某借款21万元,当时约定2个月内还清,可借款当期后,被执行人张某未按照约定还款,申请执行人李某多次追要,被执行人张某始终以各种理由推脱。无奈申请执行人李某于2013年1月将被执行人张某起诉到孟村法院。孟村法院经过审理依法支持了申请执行人李某的诉讼请求,判令被执行人张某于十日内偿还申请执行人李某借款210000元及利息。

    被执行人张某没有主动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李某于2013年4月向孟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然而,被执行人张某在支付了1万元后,不想再支付剩余借款的被执行人张某心生诡计,“偷溜”到西藏拉萨,此后便杳无音信。

    得知被执行人张某“跑路”,几任执行法官多次联系被执行人张某。刚开始电话还能接通,被执行人张某声称自己在外地工作,短期内不会回来,并表示暂时没有钱偿还,等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慢慢还上的。而后被执行人张某就失联了,承诺偿还的借款也没了下文。

    申请执行人李某有一对幼女。当时小女儿才刚满月,申请执行人李某妻子病逝后独自抚养两名年幼的孙女,仅靠微薄的低保维持生计,被执行人张某的行为给这个破碎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执行法官吴玉超接手该案后,申请执行人李某找到执行法官吴玉超说“吴法官,求求你们一定要帮我找到被执行人张某,孩子妈妈不在了,那笔钱就是我们的救命钱呐!”这是申请执行人李某见到执行法官吴玉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执行法官吴玉超曾对被执行人张某名下的财产进行调查。无奈的是,被执行人张某名下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人又下落不明,在当时的司法查控技术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该执行案件陷入了僵局,只能暂时终结本案。
为了帮助申请执行人李某减轻生活负担,执行法官吴玉超主动上门走访,仔细询问生活情况和困难,并对她们一家人的收入、住房、人口状况等方面一一核实,并力所能及的进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为申请执行人李某缓解了燃眉之急。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20274年9月,被执行人张某有消息了。申请执行人李某从被执行人张某亲属口中得知,被执行人张某今年将会为儿子举行定亲活动,很久没回过家的被执行人张某,有可能会在近期回来。根据申请执行人李某提供的线索,执行法官吴玉超深入研判,决定对该案恢复执行,随即向公安机关调取被执行人张某的头像及相关信息,对被执行人张某采取“临控措施”,限制、监控被执行人张某。

    果然,在法院执行措施震慑下,2024年10月13日,失联12年的被执行人张某主动联系上了执行法官吴玉超,于是才有了开头的一幕。这一次,被执行人张某一改往日不耐烦的态度,在电话中谦和地表示,希望能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

    随后,执行法官吴玉超组织被执行人张某的委托人与申请执行人李某召开和解会议。会上,执行法官吴玉超将被执行人张某的一次性给付18万元的初步和解方案向申请执行人李某进行了细致说明,申请执行人李某对和解方案的条款表示认可,但从自身胜诉权益出发,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和解数额。

    被执行人张某与申请执行人李某双方一度僵持不下,执行法官吴玉超迅速调整调解思路。先从被执行人张某的资金困境向申请执行人李某做了全面分析,再向被执行人李某阐述申请执行人李某这些年来的生活困难情况。经过多次沟通调解,被执行人张某与申请执行人李某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一次性给付18.3万元的和解意见,并当场履行完毕。被执行人张某委托人也转达了被执行人张某对造成申请执行人李某家庭困难的歉意,至此,这场持续了十二年的跨境纠纷终于迎来了结局。

    笔者感言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秉持着“如我在执”的办案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维,注重因案施策,充分运用司法拘留、限制出入境、限制高消费等措施,依法识别、精准打击规避、抗拒行为,以实际行动兑现胜诉权益,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