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刘苏怡:“管”与“放”的艺术;党员干部的双轨修行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苏怡  日期:2024-10-16 字体: [大][中][小]

    党员干部作为引领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其行为与决策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捆住一些人乱作为的手脚,放开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这一论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党员干部前行的道路,指明了“管”与“放”的辩证法,是每位党员干部必修的课题。

   “管住”手脚的智慧,底线坚守与规律遵循。管住手脚,首要在于守住底线。党纪国法如同不可逾越的雷池,既是党员干部行为的红线,也是保护干部不陷泥潭的“护身符”。在监督与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不仅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自我的保护。党员干部需将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行稳致远,确保每一步都踏在正确的道路上。管住手脚,更深层在于遵循规律。无论是农业生产的顺天时,生态治理的量地利,还是产业发展的懂市场,都要求党员干部在履职用权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拒绝权力“任性”,避免“拍脑袋”决策、“拍桌子”立项,是确保政策有效、业绩真实的关键。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与进步,避免急功近利的陷阱。

   “放开”手脚的勇气,敢作敢为与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意味着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从“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到探索宇宙的壮丽征程,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党员干部的辛勤汗水与无畏勇气。面对深水区的改革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挑战,党员干部必须挺身而出,以动真碰硬的决心,推动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放开手脚,同样需要思想的解放。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旧方法可能失灵,老套路可能失效。党员干部需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思路,调整方法,将上级精神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执行政策,以高标准推动工作落实,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

   “管”与“放”的统一,树立人民至上政绩观。能否在“管”与“放”之间找到平衡,关键在于政绩观的树立。以人民利益为准绳,以国家需要为使命,是党员干部应当秉持的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意味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尊重发展规律,脚踏实地推进现代化建设,管住手脚并非束缚手脚,而是为了更好地放开手脚。同时,要清晰认识到,管住手脚不是不作为的借口,而是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的基石。放开手脚干事,难免遭遇挫折与失败。因此,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形成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良好风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更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同时,能够放心大胆地干事创业。(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