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胡代林:民有呼,我有应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代林  日期:2024-9-9 字体: [大][中][小]

    把基层群众的声音及时反映上来,将群众的“诉求清单”变为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是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正是新老问题相互交织之时,具体工作千头万绪。从看病就医,到入学托育,再到交通出行,群众的诉求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任一环节都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这些需求及时被看见,即要畅通呼应渠道。在这一点上,武汉市武昌区做出了有益探索。该区坚持上接、下收相结合,将市长专线、城市留言板、“武昌微邻里”报事信息等统一整合到区“民呼我应”综合信息平台,并全面完善民呼我应的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工作平台,设立区、街、社区三级“民呼我应”指挥调度系统,深化推进工作联动、高效协同,实现了居民、企业、基层诉求“一网打尽”。

    群众心声被听到后,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得到解决。可以说,落实民呼我应,既是让人民群众高兴和满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通过抓好民呼我应“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事有人管,利益有人护。比如,为用好基层治理的数据宝藏助力解决群众诉求,武昌区建立预警研判机制,将系统后台数据作为区级研判的依据,全区“民呼我应”日均受理诉求590件,系统梳理频发案件、苗头性问题和政策空白事项,以周报、专报形式报区委区政府开展专项治理。通过“算”出“预付卡”“樱花季”“红墙打卡”等民生痛点、治理堵点,实现从“有一办一”向“举一反三”的转变。正是因为群众的诉求能够被看见、被重视、被“暖心以待”,才进一步促进更多群众正确认识自身诉求,有效表达合理诉求,进而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奋进新征程,要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把“群众呼声”记在心间,将群众的切身利益、实际需要作为政策制定的“导航仪”,真正做到“民呼我应”。一直以来,武昌区始终坚持与居民群众的所需所盼同频共振,聚焦人民的“急难愁盼”谋划和推进事业发展,用心用情落实好群众“小确幸”的事情。比如,针对调研中获知的“吃饭难”“停车难”等问题,该区采取楼宇自筹、楼社共建等方式,建成6个白领食堂,并整合427个夜间楼宇闲置车位向周边小区居民共享。又如,聚焦楼宇青年“带娃难”,通过组织楼宇企业和周边社区共商共谋,下沉资源开办12个楼宇托管班,协调志愿者给孩子们上兴趣课,服务2500余人次,让群众更安心、更放心。在听民意、察民情中推动政策制定更精准,武昌绘出一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声愿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群众每一个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应当被关切和回应。在现实工作中,武汉市武昌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用实际行动切实为民解忧,扎实推进民呼我应相关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改革消除民生痛点的温暖。(四川省中江县)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