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薛子烨:打好“1+2+3”组合拳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薛子烨  日期:2024-1-26 字体: [大][中][小]

    一个平台,让服务有保障。整合资源。全面整合党建、综治、信访、纪委、12345热线、法律援助、心理咨询、两代表一委员等各方人员力量,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帮助群众“只进一扇门,可解千家事”。聚合职能。将原本分散的综合指挥和信息化网络中心、心理咨询室、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和群众接待室进行聚合,由多元调处窗口组织行使,确保群众能体验到更加专业、规范、便捷、有序的服务。融合业务。整合综治、信访、矛盾、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指挥调度五项资源,发动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形成风险隐患连治、重点人员连管、突出事件连处、数据资源联通、业务工作联动的工作格局,实现大事不出镇。

    两支队伍,让服务不打烊。以网格为“前哨所”。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微信群,积极排查化解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群众化解“急难愁盼”,彰显了一网统管、一网全管的成效。各(村)社区组建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志愿者的网格队伍,通过上门走访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居民诉求、搜集各类矛盾纠纷,并建立好台账,有效加强日常服务和管理,确保摸排管控不漏一人,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以镇村调解队伍为“定盘星”。各村(社区)成立村级调解员队伍并设立调解室,调解员由两委干部、老党员、群众威望较高的乡贤等担任,及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化解,对群众的“矛盾”诉求第一时间上门开展调解,找准抓准矛盾纠纷的核心症结,对症施药,推动问题解决。

    三治融合,让服务全覆盖。政治引领,激发矛盾化解“内生力”。高度重视政治引领在社会治理中的决定性、根本性作用,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二十大精神举旗定向,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凝心铸魂,主动担起主体职责,强化源头防范管控,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强化党委统筹作用,着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矛盾纠纷调解同频共振。建立“三色预警、分级处理”工作机制以及常态化排查登记、分析研判、包保化解机制,着力破解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全面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法治保障,提升矛盾化解“硬实力”。积极推进完善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村级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力量和作用,以工作站为载体,助推全镇法治建设。每个网格确定网格员1名,负责辖区治安管理、纠纷调处、宣传教育等工作,与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坚持义务巡逻,为全村群众平安幸福保驾护航。德治教化,增强矛盾化解“软实力”。在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法治讲座与法律咨询活动,表彰奖励好婆婆、好媳妇、孝老爱亲、技能增收、美丽庭院等,各村(社区)充分挖掘辖区内好人好事、道德故事等,通过“道德讲堂”向村民植入道德基因,推动移风易俗深入民心。同时,建立红黑榜评比公示制度,以100分为基础、80分为警告、60分为批评教育的三个分段标准,落实周评、月考核、季度奖惩管理办法,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