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访著名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杨育才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佩山  日期:2023-10-17 字体: [大][中][小]

著名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杨育才。

  2023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73周年纪念日。“弹上膛,刀磨亮,杀敌豪情满营房,单等冲锋号角响,尖刀直插敌胸膛!”亲爱的朋友,您还记得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里那位机智勇敢,化装成美国顾问,率领侦察兵冲破敌人的道道防线,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手段,一举捣毁李承晚“白虎团”团部的侦察排长严伟才吗?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里的严伟才。

  往事并非如烟。那是1990年国庆节前夕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在济南军区某干休所,作者专程访问了当年这位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杨育才。严伟才的感人形象,就是根据当年杨育才的英雄事迹改编搬上舞台和银幕的。在采访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杨育才那忠诚的赤子之心、浓浓的爱国之情和非凡的人生经历所感动。

生活中的杨育才和舞台上的严伟才。

  令人痛惜的是,杨育才已于1999年5月26日不幸病逝,享年73岁。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3周年,缅怀这位闻名中外的战斗英雄,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特将《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访著名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杨育才)这篇专访以及追踪,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

作者李佩山采访杨育才。 朱丽霞 摄

  “在抗美援朝战场,一位阿妈妮救了我,我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她的救命之恩!”

  这天下午,午休刚过,杨育才正和老伴李天姿忙家务,得知我慕名前来采访,热情好客的夫妻俩,一边给我让座倒水,一边去自家小院摘葡萄。我坐在吱嘎作响的老式木制沙发上,看到蓝色的确良窗帘,褪成白色还在挂着,老两口穿着都很朴素,尤其是杨育才那件中山装,已经穿了十几年,还依然在穿。

杨育才(中)和战友们在一起交流。

  杨育才前不久带着老伴李天姿,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陕西汉中探亲。他婉言谢绝当地人武部领导为他安排的小车:“我只是一名普通老战士,回乡探亲是私事,绝不能动用公家的车,到人武部报到是履行组织纪律,让组织时刻掌握我的行踪”。他执意租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回村,路过千户崖时,三轮车上不去,便连忙下了来,在后面使劲地推着三轮车才上去。


       
老战斗英雄杨育才

  回到老家的第二天,杨育才便与侄儿一起,到山坡地里去挖苕,双手磨出了血泡,身上粘满了黄泥,还一丝不苟地捡尽散落在地里的苕叶、苕蔓和苕根。侄儿劝他说:“大伯别捡的太细了,快坐下歇歇吧!”“要珍惜汗水换来的每一份收成,小的捡回去喂猪不是很好吗?”

  在家乡期间,杨育才不是参加劳动,就是走村串户、搞社会调查,询问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还和乡亲们一起探讨如何勤劳致富,并提醒侄儿要节约粮食。一次,他见13岁的侄孙女倒掉半碗剩饭,感到非常心痛。他随即召集侄儿侄孙们开家庭会,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没挨过饿,不知道粮食的重要,关键时刻它能救活人的命啊!

志愿军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往前线背送干粮等物资。

  “今后,剩下的饭菜都不要倒掉,下一顿加加热再吃。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杨育才这种勤劳俭朴的作风,受到侄儿全家和乡亲们的好评:“真是名富其实的老英雄!”

  就在杨育才回老家的第14天,勉县人民武装部转来解放军总参谋部电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金日成访问中国,指名要在济南接见杨育才。于是,杨育才一行便乘火车急速赶回济南。

朝鲜战争时期打了胜仗的杨育才

  杨育才是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人,1926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母亲,生活异常艰难。他没有上过学,7岁起就给地主家放牛,13岁那年,为躲避国民党军队拉壮丁,逃到勉县张家河北山一带,为别人家放牛、砍柴、推石磨,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寒冬腊月,还穿着又破又烂的单衣。1948年8月,父亲病逝,在回家奔丧途中,他被保长带人捆去,强行充当了壮丁。1949年3月,在旧军队苦海中挣扎的杨育才,终于迎来曙光,被我军解放。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49年4月,杨育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美帝国主义悍然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为了保家卫国,杨育才又积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6月,杨育才赴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战、巩固阵地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志愿军在反击战役中,冲锋陷阵的情景。

  1951年10月,杨育才担任侦察连副班长,在金城阻击战中,带领全班打退了敌人1个连的包围进攻。1952年9月,参加东线防御战,两次反击小无名山,取得突出战绩。由于他身材高大、胆大心细、善于捕俘,多次出色地完成侦察任务,先后荣立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被战友们誉为战地“大力士”“小诸葛”和“飞毛腿”,很快成长为侦察排副排长。

朝鲜战场上,正在乘胜追击的志愿军战士。

  “在抗美援朝战场,一位朝鲜阿妈妮救了我,令我终生难忘。” 杨育才回忆说,“ 那是1953年3月12日清晨,漫山遍野又增添了一层厚厚的新雪,我踏着齐腰深的积雪执行任务。由于头天没吃东西,手脚被冻僵,浑身无劲,当走到一个叫泉瑞里的村庄时,突然晕到在雪地里……

  “一位朝鲜阿妈妮发现后,把我背回她家,用嘴含着一个个钮扣,帮我解开了冰冻的棉衣;又用嘴里的热气哈开了鞋带,帮我脱下皮鞋;我的双脚被冻得僵硬,不能用火烤,也不能用热水烫。

《奇袭白虎团》里的严伟才和朝鲜阿妈妮

  “阿妈妮就毅然解开外衣,毫不犹豫地把我的双脚抱到怀里,用她的体温把我的双脚慢慢暖化。我醒来后,看到慈祥的阿妈妮熬红了双眼,还在为我烘烤衣服,眼泪夺眶而出。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英勇作战、拼命杀敌,以实际行动报答阿妈妮的救命之恩!”

《奇袭白虎团》里的侦察排长严伟才

  “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夏季反击战——金城战役。13日晚,杨育才奉命率领尖刀班,执行“虎口拔牙”——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的任务。他个子高,鼻子大,经过化装,穿着美军制服,乔扮成 “美国顾问”,12名侦察兵化装成护送“顾问”的敌军,直插敌方纵深。

严伟才率领的“尖刀班”

  “尖刀班”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设计的侦察路线,插入敌军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深入到敌人腹地后,杨育才发现狡猾的敌人,警备异常严密,在他们前面设有重重岗哨。杨育才一边率队快速穿插,一边动起脑子:如何逮住一个“舌头”,查出他们的口令,顺利插进“白虎团”团部?

严伟才率领的“尖刀班”,已迅速插入敌人腹地。

  突然,公路上空又一次悬起了照明弹,杨育才在回头检查“尖刀班”的行进队员时,发现后面多了一个人。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然抓住了那家伙,原来是被志愿军炮火吓破了胆的敌兵,躲在沟边的草丛里,当“尖刀班”在公路上跑过时,他误以为是自己的队伍撤退了,就跟在后面往南跑。“尖刀班”在正需要的时候,抓了一个“舌头”,很快盘问出敌人的口令和“白虎团”团部的情况。杨育才让战士把俘虏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放在草丛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杨育才听到草丛中传来沙沙的响声,他断定有敌军走来,遂命侦察员抓住机会对口令。

严伟才率“尖刀班”抓住的敌人,为袭击“白虎团” 团部获得了情报。

  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敌军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游动哨。”“口令”敌军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补上“欧巴”。就这样在口令的掩护下,与敌军擦肩而过。之后,杨育才和他率领的“尖刀班”如13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

飞向二清洞“白虎团”团部的“尖刀班”

  进入“白虎团”团部驻地时,“尖刀班”被停在公路上的敌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阻隔。杨育才果断指挥袭击,趁敌人慌乱之机,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杨育才指挥“尖刀班”三个组分头作战,冲进敌警卫室、会议室。恰在此时,担负袭击敌警卫室的第一小组的枪声,骤然响了起来。杨育才大喊一声:“打!”

激烈战火中的朝鲜战场

  侦察员包月禄、李志对准窗口投进两枚手榴弹。随着“轰轰”两声巨响,一个巨大的火球从作战室里蹿出,屋里的电灯熄灭了。敌团长一时搞不清出了什么问题,团部内乱作一团。趁着烟雾,“尖刀班”像从天而降的神兵冲了进去,一阵机枪扫射,敌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晕头转向,四处逃窜。敌机甲团团长被当场毙命,其余的敌首脑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投降。

在激烈的战斗中,敌军纷纷投降。

  “尖刀班”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在“白虎团”团部毙敌97余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这时,杨育才一眼看到会议室墙边有个铁架子,上面挂了面绣着一只龇牙咧嘴的白色虎头的军旗。他上前一把扯下这面绣工精美的旗子,这就是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白虎团”团旗就这样成为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严伟才一把扯下“白虎团”团旗

  杨育才率领的“尖刀班”在打掉“白虎团”团部后,又一鼓作气干掉了附近的油库、弹药库,爆炸声此起彼伏,熊熊烈火映红了天空。至此,杨育才率领的“尖刀班”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役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令人称奇的是:“尖刀班”包括杨育才在内一共13人,无一伤亡,创造了我军特种作战史上的奇迹!

杨育才(左三)和受到表彰的“尖刀班”战友合影留念

  由于功绩卓著,195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尖刀班”荣立集体特等功,荣获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的特等功奖旗。杨育才的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尖刀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军事博物馆,成为“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志愿军英雄灿烂的群星中,杨育才无疑是一颗耀眼的金星。

  然而,杨育才却这样说:“这次战斗结束后,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心里沉甸甸的,想起那些为国捐躯、壮烈牺牲的战友们,我的心中十分不安。只有做好我们的工作,才能对得起牺牲的烈士们。如果敌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还要用‘打虎’的精神,与一切侵略者进行生死较量,永远为祖国而战,胜利将永远属于我们这支所向披靡的正义之师!”

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军英模代表合影

  “想想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今天如果再挑肥拣瘦,只为自家着想,就觉得心里有愧啊!” 

  从朝鲜凯旋后,杨育才出席了全军英雄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来,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基层默默无闻地奉献。1964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时,想起了曾经的战斗英雄杨育才,就问在身边陪同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人还在不在,任什么职务?”肖华回答说:“不大清楚。”演出结束后,肖华立即责成济南军区了解杨育才的情况。


   
毛主席在北戴河与京剧《奇袭白虎团》的演职人员握手

  当时,杨育才所在部队驻守徐州,他任师侦察连副连长,正带领战士们在沛县微山湖畔生产基地边生产边训练。师政治部派干事刘瑞年、吕连澄等前去调查。时值深秋,年近40岁的杨育才,正带领比他小20来岁的战士,在刺骨的湖水中苦练武装泅渡。他已担任10年的副连级干部,每逢过年都到食堂帮厨,和战士们共度节日。生产基地距徐州师部55公里,每次到师部开会,只要时间许可,他总是徒步往返,借此锻炼保持行军能力。

朝鲜人民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时的热烈场面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杨育才这位叱咤风云的战斗英雄,靠扎实的工作和突出的业绩,使职务得以迅速提升,又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记述,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批准中央军委委员共63人。其中,新增补军委委员35人,有王洪文、李先念、纪登奎、汪东兴、苏振华、张廷发、毛远新、孙玉国、迟浩田、杨育才、杨勇、赛福鼎·艾则孜、萧克、宋时轮等。

毛主席接见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官兵

  1981年离休后,杨育才全家定居济南。他离而不休,抱着对子孙后代、对祖国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参加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活动,用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爱党、爱国、爱军。他分别担任济南市第七中学、燕山中学、济宁棉纺机厂等30多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名誉校长、校外辅导员、“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政治顾问和德育顾问等。


 
战斗英雄杨育才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

  杨育才经常不辞辛劳,不要报酬,应邀到机关、部队、工厂和学校作报告。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革命传统,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先后作报告100多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被济南军区政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次被评为先进离休干部。1987年出席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98年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并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休干部”称号。人们称赞说:昔日保家卫国当英雄,今日爱国教育是模范,杨育才贵在“育才”。

杨育才(右)和他的战友

  杨育才和妻子李天姿育有5个子女,他不仅自己深爱祖国,而且教育子女为祖国的安定和繁荣多作贡献。他先后送大女儿杨军、二女儿杨华、儿子杨波和三女儿杨红参军,3个女儿在部队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女儿杨军15岁时,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两年后在农村入伍,靠自己努力入了党,考上了护理学校,毕业后分配在蚌埠某医院,后随部队调往青岛。儿子杨波,1984年转业到胜利油田当工人。杨育才说,“还打算鼓励小女儿杨辉,以后也到部队锻炼。”

杨育才(左)和侦察连的新战友

  1993年,杨辉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时,李天姿劝老伴找有关部门通融,把女儿分配到驻济南的部队,可最终却被分到淄博某部测绘大队。“你爸有一次在房间里拨通了电话,可关于你毕业分配的事,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李天姿事后对女儿杨辉说。这时,杨育才接过话茬:“想想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今天如果再挑肥拣瘦,只为自家着想,就觉得心里有愧啊!”

十分惨烈、尸横遍野的朝鲜战争场面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仔细端详着这位64岁的老英雄,当年英武强壮的战士,现在已是体弱多病,常年都需要服药。但他仍然怀着深深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继续为社会奉献余热。他说:“前几年,社会上对人民的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视不够,导致一些青少年对祖国缺乏感情。更有的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美国穷人就是如此的生活状况

  杨育才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每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他都按时收听收看。他说:“这样就会思想端正,‘耳聪目明’,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便于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形势。” 曾几何时,也有人议论杨育才:“讲革命传统也不看看风向。”可他却坚信自己没错:“正因为社会上一度刮起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歪风,所以我讲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烧杀抢奸掠无恶不作

  “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深知旧中国外敌侵略,山河破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中华民族处于苦难深渊的情景。” 杨育才说,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1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万恶的旧社会,穷人就是这个样子

  “去年冬天,我到沂蒙山区搞农村调查时亲眼看到:现在农民吃的主食是细粮,副食有肉类、蔬菜,还有水果等;老年人穿的暖暖和和,青年人穿的漂漂亮亮;许多人家盖起了卧砖到顶的新瓦房,屋里添置了电视机、沙发、组合柜等高档家具。有位老人感慨地对我说,这些在旧社会真是连想都不敢想啊!”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人说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杨育才举了个例子:“就拿美国来说吧,全国总人口的1/5近5000万是最富的,占有社会财富的76%;最穷的也是1/5近5000万人,只占有社会财富的0.2%。据去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寒冬里的流浪汉》中说,美国有200万人无家可归,这说明贫富差距极大。如果我们的国家也搞资本主义,都实行私有化,把美国的制度搬过来,那就意味着总人口的4/5,即8亿多人,就会陷入贫困之中,这是根本不可取的。”


  
美国的穷人、黑人抗议游行

  杨育才严肃地说:“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我国人民取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河南省南街村景区

  杨育才动情地说:“41年的实践已向全世界昭示,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100多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同时,更应该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它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就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吧,和我一起入朝参战的38名侦察兵,有37名在异国疆土上负伤和牺牲,我算是幸存者。每当想起他们,我心里就很难过……”

志愿军战斗冲锋中的朝鲜战场

  这时,杨育才的声音哽咽了,眼睛有些湿润。“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他引用了毛主席的教导,又接着说:“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是值得骄傲的。现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加倍努力,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杨育才当年在家中,审核作者李佩山采写的长篇专访。朱丽霞 摄

  听了老英雄杨育才生动的谈话,我就如同接受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深深地被他那忠诚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所感动。我把它整理出来,献给广大亲爱的读者朋友,愿更多的人都有同感……

  “美帝野心实狂妄,梦想世界逞霸强。对敌从不抱幻想,我们还要更警惕,紧握枪,打败美帝野心狼!”


  
舞台上的侦察排长严伟才

  1999年4月25日,杨育才作为中国老龄委组织的全国百名英模进京观光团成员来到北京。因年逾古稀,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病,做过胃切除手术,他身体十分虚弱,且经常发烧。他打算趁这次机会,到解放军总医院做彻底检查,便让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大女儿杨军,专门请假陪同进京。“我做梦也没想到此次进京,竟是陪伴父亲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杨军哭着说。

杨育才说:“瞻仰毛主席遗容,我一定得去!”

  4月28 日,观光团参观中南海毛主席故居, 29日上午参观毛主席纪念堂。28日晚,杨育才又发起高烧,杨军怕父亲支撑不住,就劝他别去参观。可杨育才说什么也不肯,“别的活动,我可以不去;瞻仰毛主席遗容,我一定得去!”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塑像

  从踏上毛主席纪念堂台阶的那一刻起,杨育才就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缓步走到毛主席遗体前,在女儿杨军的搀扶下,两眼注视着老人家的遗容,深深地一躹躬、二躹躬、再躹躬。待他抬起头时,已经泪流满面。杨育才深情地说:“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领导全国人民,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我有今天,中国人民有今天,绝不能忘了他的恩情,我想念他啊!”

躺在水晶棺中的毛主席遗体

  当天下午,杨育才的病情陡然加重,随后就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 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悍然发动导弹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躺在病床上的杨育才,听到这个消息义愤填膺:“什么误炸?什么地图错了?全是胡说八道!他们是故意的。建国50年来,美帝国主义从来就没对我们安过好心!”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使馆发动导弹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美国鬼子是纸老虎,再厉害,当年还不是被我们打得认输吗?如果祖国需要我杨育才,我没二话,再上战场!” 5月23日,杨育才老伴李天姿从济南打来电话,询问过丈夫的病情后说:“自打美国袭击我驻南使馆后,邀请你做报告的人接连不断。”杨育才叮嘱老伴:“你替我全答应下来,我会尽快回去。这种时候人们请我做报告,既是对我的信任,更是政治需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5月26日,这位曾经在战火中出生入死,令敌人闻风丧胆,溃不成军,教育和激励过几代人的老英雄,终因癌症医治无效,不幸病逝,走完了他光辉传奇的人生历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杨育才塑像

  30日上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告别大厅,哀乐低回,庄严肃穆。青松翠柏环绕在老英雄杨育才遗体四周,英雄相惜,许多老首长老战友等纷纷赶来,为老英雄最后送行。在杨育才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两位上将都敬献了花圈,并向杨育才作最后送别,还分别题写挽联:“英雄一世,精神长存”“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


     
朝鲜战争时期的英雄杨育才

  杨育才在住院期间,迟浩田副主席两次前往看望。在杨育才逝世的第二天,迟浩田副主席又前往解放军总医院招待所,看望杨育才的家属及子女,向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他紧紧握住杨育才夫人李天姿的手安慰说:“老嫂子,节哀、保重!”


  
杨育才的化身、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里的严伟才

  杨育才的骨灰,安葬在济南市英雄山下的烈士陵园。虽然离开我们已经21年,但是他的英雄形象和英雄精神,他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奋勇前进!

  当前,我国正面临极其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疯狂挑衅,我们重温杨育才的化身、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里严伟才那铿锵有力的唱腔,倍感激动人心、极具现实意义:“同志们一番辩论心明亮,识破敌人鬼心肠。美帝野心实狂妄,梦想世界逞霸强。失败时它笑里藏刀把‘和平’讲,一旦间缓过劲来张牙舞爪又发疯狂。任凭它假谈真打施伎俩,狼披羊皮总是狼。对敌从不抱幻想,我们还要更警惕,紧握枪,打败美帝野心狼!”

  杨育才的精神永放光芒,严伟才的形象光彩照人,愿杨育才永远活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谨向摄影者真诚致谢!)

作者李佩山

  作者李佩山简介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中企联企业管理咨询山东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记者站长,中铁十四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长和《人民日报》特约撰稿人,先后有3900多篇计460余万字的作品被中央和地方及行业媒体发表。其中,160多篇获奖,被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和中国铁道出版社等选入书中。出版新闻专著《忠诚的人生》。荣获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铁路百优新闻工作者”、首届和第二届“山东省优秀青年记者”、第三届“山东省十佳记者”“山东省十大杰出职工”和“中国企业文化突出贡献人物”等称号。在中央领导同志题写的《中华魂》牌匾上镌刻着:“李佩山同志: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已被载入大型文献《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